百词典

《与茂秦金山寺亭上望西湖》

时间: 2025-05-07 07:00:19

诗句

孤亭遥上翠微重,槛外空林何处钟。

秋到诸天开薝卜,湖连双阙散芙蓉。

云光忽落鼋鼍窟,雨色飞来鸑鷟峰。

自信登临能作赋,肯令陶谢不相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0:19

原文展示:

孤亭遥上翠微重,槛外空林何处钟。
秋到诸天开薝卜,湖连双阙散芙蓉。
云光忽落鼋鼍窟,雨色飞来鸑鷟峰。
自信登临能作赋,肯令陶谢不相从。

白话文翻译:

孤零零的亭子高高耸立在重重的山翠之上,窗外空旷的林中不知何处传来钟声。秋天到了,天空中薝卜花(即秋天的花)绽放,湖水与双阙(指高楼)相连,散发着芙蓉花的香气。云彩的光影忽然投射到鼋鼍(即水獺)洞里,雨色从天而降飞向鸑鷟峰(即一种鸟的名字)。我自信可以登高作赋,希望能追随陶渊明与谢灵运的步伐。

注释:

  • 孤亭:独立的亭子。
  • 翠微重:指远处青翠的山重叠。
  • 槛外空林:窗外空旷的树林。
  • :指寺庙的钟声。
  • 薝卜:一种秋天开花的植物。
  • 双阙:指一对高楼,象征名胜古迹。
  • 芙蓉:荷花,湖中的美丽花卉。
  • 云光:云彩的光影。
  • 鼋鼍窟:指水獺的栖息地。
  • 鸑鷟:一种鸟,常生活在高山中。
  • 陶谢:指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位著名的古代诗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攀龙,明代诗人,字景升,号月洲,出身于书香门第,以诗词和散文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景、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西湖的金山寺亭上,正值秋季,诗人身处风景如画之地,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因而写下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西湖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渴望与古代诗人陶渊明、谢灵运比肩而立的志向。诗中“孤亭遥上翠微重”一句,既描绘出亭子的孤立,也渗透出一种高远的情感;“槛外空林何处钟”则通过钟声的隐约传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意境。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绘薝卜花、芙蓉湖、云光、雨色等多种景象,将秋天的气息与湖光山色一一呈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信的心态和对古代诗人高洁品格的向往,强调了创作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孤亭遥上翠微重”:孤独的亭子高高耸立在层叠的青翠山林之上,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
    • “槛外空林何处钟”:窗外的空旷树林中,钟声似乎从远处飘来,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 “秋到诸天开薝卜”:秋天的到来使得天空中的薝卜花竞相开放,展现出秋天的生机。
    • “湖连双阙散芙蓉”:湖水与双阙相连,湖中盛开的芙蓉花映衬着高楼,形成美丽的画面。
    • “云光忽落鼋鼍窟”:云彩的光影不经意间落在水獺的洞穴里,造成了光影的变幻。
    • “雨色飞来鸑鷟峰”:雨色从远方飞来,向鸑鷟峰飘去,描绘出秋天的气候变化。
    • “自信登临能作赋”:我自信能够在这里写下我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 “肯令陶谢不相从”:希望能够与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人并肩而行,不愿落后于他们。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秋到诸天开薝卜”来比喻秋天的来临,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如“孤亭遥上翠微重,槛外空林何处钟”。
    • 拟人:通过“云光忽落”,赋予自然之物以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秋景的热爱,以及对古代诗人风范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创作的自信与热情,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艺术理想的情怀。

意象分析:

  • 孤亭:代表孤独与高洁的追求。
  • 翠微:象征大自然的美好与清新。
  • 薝卜:秋天的象征,体现出季节的变换。
  • 双阙:代表人文景观,表现出历史的厚重感。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
  • 云光、雨色:自然变化的象征,表达了诗人的细腻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亭遥上翠微重”描绘的是: A. 亭子在山下
    B. 亭子在山上
    C. 亭子在湖中
    D. 亭子在城市

  2. “秋到诸天开薝卜”中的“薝卜”是什么季节的象征?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3. 诗中提到的“陶谢”指的是: A. 两位历史人物
    B. 两种花
    C. 两个山峰
    D. 两种鸟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李攀龙《与茂秦金山寺亭上望西湖》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李白更注重豪放的气势,而李攀龙则细腻描绘,强调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诗词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多丽 赠臧哲先兄 多丽 己未春暮过白鹤江有晤 多丽 初夏同雪持南水放庵游南岳小憩枫隐寺 多丽 清明兼上巳作 多丽 冰 多丽 刘公㦷吏部每为余言苏门百泉之胜,冬日行汲县道中,遥望峰峦幽异,未及登眺,感赋一阕,并以寄刘 多丽 为李云田周小君宝镫题坐月浣花图 多丽 题余氏女子绣陈思洛神图为阮亭赋 多丽(西湖) 多丽 大明湖,用张仲举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纸上空言 牛字旁的字 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将作大匠 山字旁的字 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斗鸡走犬 轻怜痛惜 深池 究访 雨字头的字 死亡无日 金虾蟆 饴盐 犬字旁的字 尽忠竭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