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3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32:15
凤凰台上忆吹箫 秣陵怀古
作者:陈维崧 〔清代〕
红板桥南,锦衣仓北,金陵从古皇州。
记离宫墙外,年少潜游。
忽听九重仙乐,东风细声度龙楼。
依稀认,宁王玉笛,贺老箜篌。
悠悠。南朝风景,看几遍桃红,白了人头。
算刘郎易老,嬴女难留。
三十六宫何在,斜阳外隐隐离愁。
伤心极,后湖菱蔓,一片渔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金陵(南京)怀古的情景。诗的开头提到红板桥和锦衣仓,指的是金陵的地理位置,表达了对这座古城的深情回忆。接着回忆起年轻时在离宫墙外游玩的情景,忽然听到九重天上的仙乐,东风轻轻传来,似乎带着龙楼的美妙乐声。作者模糊地认出了宁王的玉笛声和贺老的箜篌乐曲,感到无比悠扬。南朝的风景看几次桃花盛开,时光却已让人白了头。刘郎容易老去,而嬴女却难以留住青春。三十六宫的美丽何在?在斜阳的映照下,隐约带来了无尽的离愁。最终,诗中以“伤心极”收尾,描述后湖的菱蔓和一片渔舟,渗透着诗人的伤感与惆怅。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42-1710),清代诗人,字子渊,号秋水,江苏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语言清丽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安定,文人开始反思历史与个人命运。诗中对金陵的怀古情愫,体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凤凰台上忆吹箫 秣陵怀古》是一首表现怀旧情感的古诗,陈维崧通过对金陵的描绘与自我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个人对历史的深切思考。诗的开篇以具体的地理位置引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带领读者走入那个充满历史的场景中。接着,作者通过回忆年轻时的游玩经历,描绘了宁王的音乐与南朝的美景,以此唤起对过去的无限怀念。
诗中反复出现的“悠悠”一词,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旧时光的眷恋。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郎的易老与嬴女的难留,隐喻着青春的逝去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感慨万分。最后,诗的结尾以“伤心极”收束,展现了一个失落的心境,后湖的菱蔓与渔舟的景象更是增添了离愁的气氛,令人追思不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金陵的历史与个人经历的交织,表达了对青春、历史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板桥”位于哪个城市?
“悠悠”一词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了什么自然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