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8:41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为梁万倩题方邵村画竹林书屋
作者:徐釚 〔清代〕
筛月笼烟,拂云捎粉,琅玕环绕墙头。
正幽人睡熟,初捲帘钩。
坐拥骚茵墨宝,红尘外车马都休。
山房好,鹅溪一幅,点染清秋。
飕飕。潇湘南去,便渭川千亩,也为侬留。
更干霄戛玉,遥和书楼。
万籁萧萧静也,还舒啸醉豁眸。
难消受,百城南面,忘却閒愁。
在月光筛下的烟雾中,轻轻拂动云彩,像是捎来粉色的晨曦,琅玕树环绕着墙头。此时,幽静的人已经沉睡,刚刚卷起帘子。坐在这幽雅的草地上,手中握着书法与绘画的墨宝,世俗的车马喧嚣都已经远去。山间的房子真好,鹅溪的画面,点缀着清秋的气息。微风吹拂,潇湘的水流向南,渭川的千亩美景,也为我留住。更高的天空如同玉器一般闪烁,与书楼遥遥相连。万籁俱寂,静谧之中,我放声高歌,醉意朦胧。难以消受的,是南面百城的繁华,已然忘却了那闲愁的滋味。
徐釚,清代诗人,以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个人情感,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本诗作于徐釚游览方邵村时,受到村中竹林书屋的启发,描绘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宁静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开篇“筛月笼烟,拂云捎粉”,将月光的柔美与晨曦的清新结合,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接着“坐拥骚茵墨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也暗示了他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诗中不断出现的自然意象,如“鹅溪一幅”和“潇湘南去”,让人感受到一种游离于城市喧嚣之外的宁静与清幽。
诗的后半部分,随着“万籁萧萧静”而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诗人不仅享受当下的宁静,还反思人生的纷扰,表达了对闲愁的超然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内心的探讨,构建出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图景,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扰的超脱,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与美好内心世界的理想。
诗中“筛月笼烟”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烟雾缭绕
B. 月光柔美
C. 夜色朦胧
D. 以上皆是
“潇湘南去”中的“潇湘”指的是哪里?
A. 湖南
B. 湖北
C. 浙江
D. 广东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A. 依赖
B. 超脱
C. 迷恋
D. 忽视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诗,感受诗人徐釚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