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4:34
木祈春雨成春雪,应误小桃先次开。
西汉枚生谁复召,南朝何逊自多少。
泼除灯火上元去,挫却勾萌六出来。
前此解衣争贳酒,不知为瑞与为灾。
春天的雨变成了春雪,可能误导了小桃花提前开放。
西汉时期的枚乘(枚生)谁能再被召唤?南朝的何逊又能有多少人呢?
泼洒掉元宵节的灯火,抑制了勾萌(春天万物复苏)的生长。
之前大家解衣畅饮,争相享受美酒,却不知道这究竟是吉祥的预兆还是灾祸的征兆。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放翁,宋代诗人,以诗、文、词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冬春之交,正值雨后初雪之时,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们的感受。梅尧臣在诗中通过描绘天气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及对自然的思考。
这首诗以春雪为引子,开篇便以“木祈春雨成春雪”引入,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却又带着寒意的氛围。诗人在描绘春雪的同时,隐含了对气候变化的思考。接下来的“应误小桃先次开”,则表现了自然界的不可知性,春天的到来并不总是顺应自然规律,反而可能会造成植物的早开,暗示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西汉枚生谁复召,南朝何逊自多少”这两句,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感叹古代文人的辉煌与现今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眷恋与对现状的失落。接下来的“泼除灯火上元去”,则将视线转向节日的欢庆,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然而,随着“挫却勾萌六出来”的描写,诗人又为这种欢庆带来了一丝忧虑,似乎暗示着在欢庆的背后,潜藏着不安的因素。
最后两句“前此解衣争贳酒,不知为瑞与为灾”,则是对前面描写的总结与反思,表达了人们在美好生活和潜在风险中的矛盾心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变化、历史人物、节日庆典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类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不可知命运的忧虑。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潜在风险的警惕。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小桃”象征什么?
“西汉枚生”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泼除灯火”指的是哪个节日?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