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4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40:43
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篮。
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斸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
这首诗描述了芎藭(即香草)在蜀道生长,以及白芷(白芷也是一种草药)从江南来到这里。它们在漂流至关辅之地时,依然保有芳香与甘美。诗人描绘了它们翠绿的茎叶,清晨的露水轻轻覆盖其上。等到它们未开花、尚未结果时,正好可以用来装满筐篮。转眼到了秋天,植物们渐渐衰老,苦寒的天气让人无法忍受。诗人最后表达了对这些微小植物的感慨,从而感到惭愧。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创作了大量诗词散文,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受到后人广泛赞誉。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是在苏轼与弟弟苏辙的交流中写就,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这首诗写于他在黄州的生活时期,表达了对草木生命的感悟,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以草木为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变化。诗人在描述芎藭和白芷的生长过程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引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展现出草木在不同地域的顽强生命力。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通过“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表现出自然的韧性,尽管环境变化,草木依然保持其特有的香气和甘美。
而后,诗中描绘的“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不仅展现出草木生机盎然的景象,更通过清露给人以清新之感,暗示生命的纯洁与希望。但随着“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的转折,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衰败有了更深的思考。秋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结束,诗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惋惜。最后一句“对此微物惭”则是透过对草木微小生命的反思,令人感受到一种谦卑与自省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写草木的生长与衰败,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敬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认同与谦卑的态度。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这两句主要描述了什么?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篮。”这句中的“资”是什么意思?
最后一句“对这微物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