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4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46:32
我笑陶渊明,种秫二顷半。
妇言既不用,还有责子叹。
无弦则无琴,何必劳抚玩。
我笑刘伯伦,醉发蓬茅散。
二豪苦不纳,独以锸自伴。
既死何用埋,此身同夜旦。
孰云二子贤,自结两重案。
笑人还自笑,出口谈治乱。
一生溷尘垢,晚以道自盥。
无成空得懒,坐此百事缓。
仄闻顿夫子,讲道出新贯。
岂无一尺书,恐不记庸懦。
陋邦贫且病,数米铢称炭。
惭愧章先生,十日坐空馆。
袖中出子诗,贪读酒屡暖。
狂言各须慎,勿使输薪粲。
我笑陶渊明,种了两顷半的稻子。
他妻子说这些稻子不需要,
还有责备孩子的叹息。
没有琴弦便没有琴,何必劳神去抚玩。
我笑刘伯伦,醉后头发蓬乱。
这两位豪杰苦于不被纳入,
唯有锸子自伴。
既然已经去世,何必埋葬,这身体与黑夜同在。
谁说这两位贤人,自缚于两重的案牍?
笑别人时也要自笑,口中谈论治乱的事情。
一生都在尘世中混沌,晚年以道德自我洗净。
无所成就空自懒惰,坐在这里百事缓慢。
刚听说顿夫子,讲道理说得出新意。
岂不是有一尺的书,恐怕不能记住庸懦。
贫穷且多病的陋邦,只能用米和铜钱来称量炭。
惭愧章先生,十天来坐在空荡的馆子里。
从袖中拿出你的诗,贪恋酒的温暖。
狂妄的话语都需谨慎,切莫让人笑掉薪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词作,也有清新自然的诗篇。他的诗词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对社会的关怀。
《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作于除夕之际,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和刘伶等隐士生活的调侃,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整首诗通过调侃陶渊明和刘伶的隐逸生活,展现了苏轼对仕途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苏轼以诙谐的语气质疑那些隐士的选择,似乎在暗示人生的价值在于积极参与,而非逃避。尤其是“笑人还自笑,出口谈治乱”,体现了他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与思考。
诗的结构松散却富有韵律感,充满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苏轼的语言简练而形象,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出隐士生活的无奈与现实生活的复杂。他通过自嘲与旁观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在面对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挣扎。
诗歌主题围绕对人生的探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调侃与对积极参与社会的呼唤。通过对比,展现出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理思考。
苏轼在诗中用什么方式来调侃陶渊明和刘伶?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无弦则无琴”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