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2:55
题淡山岩二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去城二十五里近,天与隔尽俗子尘。
春蛙秋蝇不到耳,夏凉冬暖总宜人。
岩中清磬僧定起,洞口绿树仙家春。
惜哉次山世未显,不得雄文鑱翠珉。
离城二十五里,真是近得很,
天与世俗的尘嚣隔绝得干干净净。
春天的蛙声、秋天的蝇鸣都听不见,
夏天的凉爽和冬天的温暖都让人舒适。
山岩中清脆的磬声,让僧人静坐冥思,
洞口绿树成荫,仙家气息萦绕春天。
可惜这座山的美丽还未被世人所知,
无法让雄文流传,镌刻在翠绿的岩石上。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主张“诗中有画”的诗风,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避世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描绘了淡山岩的宁静和美丽,反映了他希望远离尘世的心态。
黄庭坚的《题淡山岩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文的渴望。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去城二十五里近”来传达他与世俗的距离,这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精神上的隔绝。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春蛙秋蝇的缺失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忧无虑的安宁,夏凉冬暖则为诗人营造了一个理想的栖息之所。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岩中清磬僧定起,洞口绿树仙家春”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展现了修行人静谧的生活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渴望能有作品流传,但由于“次山世未显”,使得他对自己的才华和对世俗的认知感到惋惜。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淡泊,同时也隐含着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黄庭坚成功地构建了一幅理想的隐居生活图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疏离,同时也渴望文化的传承,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黄庭坚
D) 苏轼
诗中提到的“春蛙秋蝇”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诗的孤独感
B) 自然的喧嚣
C) 季节的变化
D) 生活的繁忙
“惜哉次山世未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对自然的喜爱
B) 对社会的失望
C) 对文化的渴望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