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7:51
和陈七峰七诗韵
作者: 包恢 〔宋代〕
上达何外暴,真乐非幽园。
凡有动於境,恐皆离乎天。
我自淡不厌,彼徒争相喧。
峰高果峻极,无论百千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喧嚣和浮华的淡然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幽静的园林,而在于超越于世俗的境界。凡是有所动静的事物,都可能远离那种理想的天人合一。我自心境淡泊,不会厌倦这种状态,而那些追求喧闹的人则徒然争吵。即使山峰再高再险峻,也无需在意时间的流逝。
此诗虽没有显著的历史典故,但它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作者介绍:包恢,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一个喧嚣的时代,诗人试图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来反思外界的浮华与内心的宁静。
包恢的《和陈七峰七诗韵》通过对比外界的喧嚣和内心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就以“上达何外暴”引出一个关于世俗喧嚣的主题,诗人用“真乐非幽园”来否定传统观念中对幽静园林的向往,认为真正的快乐应在更高的境界之中。接下来的“凡有动於境,恐皆离乎天”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强调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
在情感上,诗人自我塑造为一个淡泊明志的人,他不屑于参与那些争喧的行为,而是选择一条内心平和的道路。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在意境上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最后一句“峰高果峻极,无论百千年”则表现了自然的伟大与岁月的无情,暗示着即使外界一切纷扰,真正的精神追求与自然的永恒之美是值得珍视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反对对外界浮华的盲目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真乐非幽园”,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真正的快乐在幽静的园林中
B. 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表面的宁静
C. 幽园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D. 快乐与生活环境无关
“我自淡不厌”中“淡”的意思是:
A. 颜色浅淡
B. 心境平和
C. 口味清淡
D. 生活简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