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0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07:18
露寒曲槛红衣润,
笑扶蝉鬓。
徘徊临水照红妆,
人比嫦娥差近。
倩得鳞鸿通问,
对花消恨。
把文何事不同论,
论有尽思无尽。
在露水寒冷的曲槛旁,红衣裳轻轻湿润,
我笑着扶起蝉鬓的发髻。
徘徊在水边,映照着妆容,
与嫦娥相比,我却更近。
请问那自由飞翔的鸿雁,
对着花儿,心中满是愁苦。
为何文字的议论总是不同,
讨论的内容虽有尽头,但思绪无尽。
顾之琼,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著称。她的诗词多描写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尤其在描绘月夜、花卉等自然景象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诗作于一个月夜,作者因潘夫人未能如约到来而感到失落,故在此情景下抒发内心的惆怅与对话的渴望。诗中通过与自然景物的交融,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头的两句描绘了清晨的寒露和美丽的红衣,映衬出一种清新而典雅的气息。接着,作者通过对蝉鬓的扶持,展现了女性的细腻与温柔。徘徊在水边的意象,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孤独感,也反映了她对美丽的渴望和自我审视。
“人比嫦娥差近”一句,借用嫦娥这一典型形象,强调了自己在美丽与理想中的渺小与无奈。接下来的“倩得鳞鸿通问”,则是对远方的渴望与问候,表现了作者在孤独中对互动与交流的期待。最后的“把文何事不同论”,更是引发了对文化交流的思考,表达了尽管讨论有尽,但思绪的丰富是无止境的。这种对话的渴望与思考的无尽,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
整首诗通过月夜的意象,表现了孤独、思念与追寻美的情感。作者在细腻的描写中,反映出内心的渴望与对文化交流的思考,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独特视角与情感深度。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画面感,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象征。
诗中“倩得鳞鸿通问”的意思是:
A. 对花发问
B. 请问鸿雁
C. 向月亮提问
D. 自言自语
“人比嫦娥差近”中的“嫦娥”象征什么?
A. 美丽与理想
B. 远方的游子
C. 孤独的心情
D. 自然的景色
诗中提到的“露寒”意指:
A. 清晨的寒冷
B. 夜晚的宁静
C. 夏天的凉爽
D. 秋天的萧瑟
《如梦令》与本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过往的追忆,而顾之琼则在孤独中对话,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