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4:41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作者: 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我在巴东三峡时,向西望去,看到明月,想起了峨眉山。
峨眉山的月亮升起,照耀着沧海,伴随着人相隔万里。
在黄鹤楼前,明月洒下白光,忽然见到了来自峨眉的客人。
峨眉山的月亮还在送别你,风把它送到了长安的街陌。
长安的大道横跨九天,峨眉山的月亮照耀着秦川。
金色的狮子坐在高座上,白玉的麈尾在谈论深奥的道理。
我如同浮云飘荡在吴越之间,你却能遇见圣主游历丹阙。
一振高名响彻帝都,归来时再玩弄峨眉的月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与蜀僧晏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诗中通过月亮的意象,体现了李白对峨眉山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期盼。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送别诗。全诗以明月为线索,贯穿始终,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思乡情与友谊。开头两句,李白在巴东三峡,看着西边的明月,心中不禁涌起对峨眉山的思念,这种情感通过“忆”字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述月亮与海的关系,表达了月亮作为一种永恒的象征,能够穿越千山万水,长久陪伴友人。
诗中对黄鹤楼的描写,不仅是地理的描摹,更是情感寄托的寄居地。黄鹤楼前的月光,与峨眉山的月亮交相辉映,形成一种时空的交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随着诗意的发展,李白将目光转向长安,描绘出一幅壮丽的景象:长安大道如同天际延展,峨眉山的月光照耀着大地,象征着友谊的永恒与心灵的相通。
最后两句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李白以“浮云”自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而对友人的祝福则把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示了李白高超的艺术才华与深邃的人生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月亮与自然景观,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由与人生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在诗中哪一地点思念峨眉山?
A. 长安
B. 巴东三峡
C. 黄鹤楼
D. 吴越
诗中“月出峨眉照沧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忧伤
C. 怀念
D. 愤怒
“我似浮云殢吴越”中的“浮云”比喻了什么?
A. 自由
B. 忍耐
C. 财富
D. 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