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4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46:13
鹧鸪天(春情)
作者:张孝祥 〔宋代〕
日日青楼醉梦中。
不知楼外已春浓。
杏花未遇疏疏雨,
杨柳初摇短短风。
扶画鷁,跃花骢。
涌金门外小桥东。
行行又入笙歌里,
人在珠帘第几重。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青楼中沉醉于梦境,浑然不觉外面的春天已经来临。杏花还没有遇到细雨的滋润,杨柳刚刚开始在微风中摇摆。诗中描绘了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扶着画舫,骑着骏马,走出金门,经过小桥,最终又沉浸在歌声中,而自己在珠帘后面又身处何方呢?
张孝祥,字子野,号梅溪,南宋词人。其作品多以豪放、清丽、婉约著称。张孝祥的诗词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尤其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象。
《鹧鸪天(春情)》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然而诗人在青楼中沉醉于春天的美丽景象,反映出个人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鹧鸪天(春情)》以其清新婉约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青楼生活的迷人。开篇“日日青楼醉梦中”,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沉浸的状态,诗人似乎在梦中享受着青楼的繁华与春日的宁静,而对外界的春意浑然不觉。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杏花未遇疏疏雨,杨柳初摇短短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杏花与细雨、杨柳与微风的描写不仅呈现了自然的生机,也暗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与诗人沉醉状态之间的矛盾。诗中“扶画鷁,跃花骢”的意象,进一步增强了诗的动感,描绘了春日游玩的场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则是对现实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在欢愉中也有一丝迷惘。珠帘的隐喻使得诗中充满了层次感,似乎在问:我究竟身处何方?这种情感的流动,使得整首诗在美的展现中又增添了一层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歌表达了沉醉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它以春天的生机勃勃作为背景,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无奈。
诗中提到“春浓”是指什么?
A. 春天的气息浓郁
B. 春天的花开
C. 春天的雨水
诗人对外界春天的感受是:
A. 非常敏感
B. 完全无视
C. 适度关注
“扶画鷁,跃花骢”描述了什么场景?
A. 游玩
B. 工作
C.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