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2:20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苏武被迫留在匈奴,已经十年,始终没有放弃汉朝的节操。
白雁在上林飞翔,空自传递一封书信。
牧羊人身处边疆,苦不堪言,落日西沉,心中归家的念头愈发强烈。
口渴时喝冰冷的月窟水,饥饿时餐食天上的雪。
向东回家的路遥远,向北离开的河桥让人伤感。
他泪流满面,抱着李陵的衣服,相互对视,泪水如血。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极具个性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和历史。
这首诗写于李白流亡生涯中,表达了对苏武忠诚不屈、身处异国的苦闷与思乡之情。苏武是汉朝的忠臣,他在匈奴被俘后,坚守汉节,十年不变,反映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自由的渴望。
《苏武》描绘了苏武在匈奴艰苦生活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苏武的忠诚与无奈。首句“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直接指出了苏武的身份和境遇,突显出他对汉朝的忠诚。接下来的“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则用白雁这一意象表现了对家国的思念,尽管有书信传递,却无法真正沟通心灵的孤独。
整首诗采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苏武的艰难与对汉朝的忠诚形成鲜明对照。诗中“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生动地描绘了他在异乡的困苦,展现了他忍耐与坚持的精神。末尾“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则通过泪水与血的结合,强烈传达出他对李陵的思念与感伤,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以苏武的经历为线索,主题围绕忠诚与思乡展开,表现了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崇高情操。
苏武被迫留在何处?
诗中提到的“白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