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1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14:37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作者: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天来临,边城传来哀哀的角声,烽火照亮了高台。
悲伤的歌曲在击筑声中响起,我在高处酌酒,感叹此时的悠然兴致。
多情的人,谁能比得上南山的明月,特意在傍晚的云层中显露。
灞桥的烟柳、曲江的池馆,应该是等待着客人来访。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多反映国家、民族的命运,情感真挚、豪放。陆游的诗歌风格鲜明,常以悲愤之情表达对国家和家族的深刻关怀。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国家沦陷的忧虑与对往昔的怀念。七月十六日晚,作者在高兴亭登高俯瞩长安与南山,正值秋季,四周的景色引发他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陆游的《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以秋季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诗的开头以“秋到边城角声哀”引入,生动描绘了边城的凄凉气氛,角声与烽火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战争带来的苦痛。接着,诗人转向自己的情感,借助“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的意象,展现了他在高处独酌的悠然与沉思。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也让人感受到他对时局的深切关心。
在诗的后半部分,“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南山的明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寄托,既有对故国的思念,也有对亲友的期待。最后一句“应待人来”则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人渴望与人相聚的情感,形成一种温馨的期待与对未来的希望。
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优美的自然景象结合,展现了陆游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堪称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全诗围绕思乡、感时伤事的主题展开,表现了诗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孤独与期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未来的希望。
《秋波媚》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烽火”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自然灾害
D. 人生
“多情谁似南山月”中的“南山月”象征什么?
A. 朋友
B. 思乡与情感
C. 国家
D. 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