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4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43:44
弃妇
嫁来未曾出,此去长别离。
父母亦有家,羞言何以归。
此日年且少,事姑常有仪。
见多自成丑,不待颜色衰。
何人不识宠,所嗟无自非。
将欲告此意,四邻已相疑。
这位女子嫁到这里,从未回过娘家,如今却要长久地离开。父母也有自己的家,羞于说自己该如何回去。今天年纪尚轻,侍奉婆婆总有些规矩。见得多了自然会变得丑陋,不必等到容颜衰老。谁能不懂得宠爱,所感叹的只是无可奈何。想要表达这样的心意,四邻已经开始怀疑了。
作者介绍:曹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著称,有一定的社会观察力。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唐代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尤其是被遗弃的女性对生活的无奈与哀愁。
《弃妇》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被抛弃女子的深切哀思,诗中情感真挚,描绘了她的孤独与无助。开头两句便交代了女子的处境,嫁入夫家后未曾回过娘家,如今却要面临长久的分别,展现了她的无奈与悲伤。接下来的句子则进一步表达了她对父母的愧疚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助,特别是“羞言何以归”一句,深刻揭示了传统婚姻中女性的窘迫。
“此日年且少,事姑常有仪”展现了年轻女子在家庭中所承受的压力,尽管年纪轻轻,却要承担起对婆家的责任和义务。诗中“见多自成丑”的表述,反映了她在生活中逐渐失去自我的感受,感慨万千,令人心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也有对家庭、社会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女子的遭遇反映了婚姻中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传统女性角色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提到“此日年且少”,这句话的意思是?
诗中“羞言何以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