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白沟河吊三忠祠》

时间: 2025-04-30 05:19:08

诗句

白沟河上夕阳时,下马荒原吊古祠。

北渡中宵悲扼吭,南冠孤愤漫题诗。

鬼谋曹社家同破,龙去崖山事不支。

太息残碑焚野火,六陵荒草共凄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9:08

原文展示:

白沟河上夕阳时,下马荒原吊古祠。
北渡中宵悲扼吭,南冠孤愤漫题诗。
鬼谋曹社家同破,龙去崖山事不支。
太息残碑焚野火,六陵荒草共凄其。

白话文翻译:

在白沟河上,夕阳西下时,我下马在荒原上祭奠古祠。
夜深时北渡,悲声哽咽无言,南冠悲愤之情在诗中漫溢。
鬼神的阴谋让曹家和社稷同归于尽,龙去崖山之事已无可支撑。
我叹息着残碑被野火焚烧,六陵的荒草同样凄凉悲哀。

注释:

  • 白沟河:地名,指中国的一条河流。
  • 夕阳时:指傍晚日落之时,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无常。
  • 下马荒原:下马指停止行程,荒原指空旷的原野,表现出孤独和寂寞。
  • 北渡中宵:指在夜深时分向北过河,象征着思念和悲伤。
  • 南冠:古代士人所戴的帽子,表明诗人的身份和孤独感。
  • 鬼谋:指阴险的计谋,暗示历史的悲剧。
  • 曹社:指曹操及其建立的政治势力。
  • 太息残碑:残碑指已经破损的碑刻,象征历史的遗存和沧桑。
  • 六陵:指历史上帝王的陵墓,象征死亡和消逝。

典故解析:

  • 曹社: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家族的没落常被用来象征历史的无常与悲剧。
  • 龙去崖山:可能指的是被迫离去或失败的命运,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已不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金志章,清代诗人,生平资料稀少,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故土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历史变迁时期,诗人通过祭奠古祠,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英雄豪杰命运的感叹。

诗歌鉴赏:

《白沟河吊三忠祠》是一首充满历史沉思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夕阳下的白沟河,刻画出一种荒凉与孤独的氛围,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切反思。诗中提到的“古祠”,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是对过去辉煌岁月的追思。诗人在北渡途中,面对夜深的孤寂,内心的悲痛与愤慨通过“南冠孤愤漫题诗”这一句得以释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悲伤。

后面的“鬼谋曹社家同破”一句,揭示了历史的阴暗面,体现了诗人对政治斗争的失望与愤慨。诗中的“太息残碑焚野火”,则用一种极具视觉冲击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惋惜,诗人的叹息不仅是对逝去岁月的感叹,更是对当下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邃,通过对古祠的吊祭,传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白沟河上夕阳时”:设定了时间与地点,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 “下马荒原吊古祠”:表达了诗人的祭奠行为,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 “北渡中宵悲扼吭”:抒发了夜深时的孤独与悲痛。
    • “南冠孤愤漫题诗”: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和个人情感的宣泄。
    • “鬼谋曹社家同破”:揭示历史的悲剧性,表现对权力斗争的反思。
    • “龙去崖山事不支”:暗示历史的无常和英雄的陨落。
    • “太息残碑焚野火”:用哀伤的意象展现对历史遗迹的惋惜。
    • “六陵荒草共凄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哀悼。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祠与历史的辉煌进行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北渡中宵,南冠孤愤”,形成对称,增强音乐感。
    • 拟人:通过“太息”赋予情感,使无生命的物体具有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祠的吊唁,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英雄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体现出诗人对生命、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白沟河:象征历史的流逝与无常。
  • 夕阳:暗示生命的终结与时间的流逝。
  • 古祠: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 残碑:象征着历史的遗迹与沧桑。
  • 六陵:代表着历史的英雄与他们的消逝。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沟河”是指哪一种自然景观?
      • A. 山脉
      • B. 河流
      • C. 湖泊
      • D. 沙漠
    2. 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态度是?
      • A. 忽视
      • B. 赞美
      • C. 愤怒
      • D. 惋惜
    3. “太息残碑焚野火”中“残碑”的象征意义是?
      • A. 生命的希望
      • B. 历史的遗忘
      • C. 个人的奋斗
      • D. 未来的光明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表达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
  • 《春望》 by 杜甫: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白沟河吊三忠祠》与《登高》,两者均以历史为背景,表达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但《登高》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渲染,而《白沟河吊三忠祠》则更加强调对历史的警醒。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少年游(山中送春) 好事近(再和) 好事近(再和) 好事近(雪中携酒过元长) 满庭芳(九日用渊明二诗作) 乌夜啼(中秋)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 琴调相思令(思归词) 浣溪沙(建康次韵范元长送邢子方) 好事近(杭州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起脚 音字旁的字 商李 竹字头的字 龜字旁的字 灰心槁形 月字旁的字 包含诿的词语有哪些 重三叠四 粗通文墨 包含颐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尊尚 笨鸟先飞 挑三豁四 急骑 至仁无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