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赵运管吟篷》

时间: 2025-05-07 08:39:44

诗句

飞尘难到碧波中,波上烟云尽不同。

吟断不知惊鹭起,汀花一半在船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9:44

原文展示:

飞尘难到碧波中,
波上烟云尽不同。
吟断不知惊鹭起,
汀花一半在船篷。

白话文翻译:

飞扬的尘土难以飘到碧绿的水波中,
水面上的烟云各有不同的形态。
我吟唱到一半,竟不知惊动了白鹭飞起,
岸边的花朵一半映在了我的船篷上。

注释:

  • 飞尘:飞扬的尘土。
  • 碧波:青绿色的水波,指清澈的水面。
  • 烟云:指水面上升起的雾气或云彩。
  • 吟断:吟唱到一半停住。
  • 惊鹭:惊动了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
  • 汀花:指岸边的花朵。
  • 船篷:船上的篷布。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鹭”作为诗中意象,常常寓意着优雅与自由。诗人通过描绘水面与岸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照,字仲华,号竹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情景交融,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徐照游览时,表现了他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赵运管吟篷》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图景,诗人通过对水面和岸边事物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首句“飞尘难到碧波中”以飞尘与碧波的对比,引出清澈的水面,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纯净与宁静。接下来的“波上烟云尽不同”则通过烟云的变化,描绘出水面上幻化的美丽,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第三句“吟断不知惊鹭起”中,吟唱的中断象征着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沉迷,甚至忘却了周遭的变化,而白鹭的惊起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环境中潜藏的生动与灵动。最后一句“汀花一半在船篷”则将视线转向船边的花朵,既是对岸边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诗人静谧生活的映衬。

整首诗浸润着淡淡的忧伤与宁静,诗人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恬淡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飞尘与水波的对比,表现出水的清澈。
    • 第二句通过烟云的变化,突出了自然的多样性。
    • 第三句暗示诗人沉醉于自然中,而未察觉周围的变化。
    • 第四句则通过汀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画面。
  • 修辞手法

    • 本诗使用了对比(飞尘与碧波)、拟人(惊鹭起)等修辞手法,使得意象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飞尘:象征着喧嚣与世俗的纷扰。
  • 碧波:代表着清静之地,象征心灵的宁静。
  • 烟云:表现自然的变化与神秘。
  • :象征优雅与自由,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 汀花:展示自然的美好与恬静生活的映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汀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岸边的花朵
    C. 船上的东西

  2. 诗中提到的“惊鹭”是指什么现象?
    A. 白鹭飞起
    B. 白鹭落下
    C. 白鹭在水中游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喧嚣生活的反感
    B. 对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C. 对人际关系的探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徐照的《题赵运管吟篷》,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山水意境,而徐照则更强调水的清澈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承沈禹图别驾招饮凭虚阁,即席次韵 登啸歌阁步叔父原韵 次叔父思亭原韵 得月楼十六夜看月 移家 述怀二首 其一 移家 述怀二首 述怀二首 河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师 竹字头的字 偷春体 斗室 逐客之令 亅字旁的字 超今越古 坐拥 方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包含缣的词语有哪些 地尽其利 脚忙手乱 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入字旁的字 孤悄 红粉青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