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1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4:05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张敛蓑衣屋头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渔夫在溪边捕到鱼,围绕着小溪贩卖,
小船停靠在柴门外。
出门时,老妇人呼唤着鸡犬,
在屋顶上晒着蓑衣。
卖鱼得到了酒钱又得到了收入,
归来后醉倒在地上睡着了。
小儿在旁边唧唧喳喳地问煮米的事,
白鸥飞去芦花间的烟雾。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具体典故,但展现了宋代渔村生活的真实画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与农渔民的朴实生活。
作者介绍:徐照,字伯扬,号松隐,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常以自然景物和民间生活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渔村生活兴盛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渔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诗中真实描绘了那时渔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
《分题得渔村晚照》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渔村的生动场景,展现了渔民的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诗的开头以“渔师得鱼绕溪卖”引入,直接切入主题,描绘出渔民捕捞与贩卖的忙碌景象,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小船横系柴门外”则进一步勾勒出渔村的宁静场景,增添了生活的细腻感。
接下来,诗中提到“出门老妪唤鸡犬”,不仅描绘了老妇人日常生活的场景,更反映出家庭的温馨与和谐。这里的“鸡犬”不仅是家庭的象征,也暗示着生活的安定。“张敛蓑衣屋头晒”则显示了渔民的勤劳,蓑衣是渔民的必备之物,晒蓑衣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
“卖鱼得酒又得钱”表现了渔民的丰收与满足,而“归来醉倒地上眠”则展现了渔民在辛劳之后的放松与享受,体现了生活的简单与快乐。最后一句“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以孩子的天真与自然的美好结束,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了渔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渔师得鱼”指的是什么?
A. 渔夫捕到鱼
B. 渔夫得到了酒
C. 渔夫在休息
“小儿啾啾问煮米”中,小儿的行为表现了什么?
A. 天真与好奇
B. 沉默与无知
C. 厌烦与不满
诗中提到的“蓑衣”象征什么?
A. 富裕
B. 劳动与生活
C. 休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