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题画梅》

时间: 2025-07-29 12:55:22

诗句

一别西湖未得归,孤山风月近何如。

春来剩有看花兴,又向君家写折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2:55:22

原文展示

自题画梅
作者: 金琮 〔明代〕

一别西湖未得归,
孤山风月近何如。
春来剩有看花兴,
又向君家写折枝。

白话文翻译

自从离开西湖以来,始终未能归来,
孤山的风光和月色与西湖相比如何呢?
春天来了,我仍然对看花充满兴致,
又要向你的家中寄去折下的梅枝。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别:一次分别,指与西湖的离别。
  • 未得归:未能回到西湖。
  • 孤山:位于西湖中的一座山,风景秀丽。
  • 风月:风景与月色的结合,指自然景色。
  • 剩有:剩下的,仍然有的意思。
  • 看花兴:看花的兴致。
  • 折枝:折下的树枝。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 孤山:在西湖内,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常与梅花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琮,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花卉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自题画梅》创作于诗人对西湖的思念之际,表达了他对美好自然风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情谊。梅花在古代文学中象征坚韧和高洁,诗人通过折梅的意象,传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自题画梅》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通过回忆与西湖的分别和孤山的风景,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将孤山的风月与西湖进行对比,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思绪的波动。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对花的热爱,表现出他心中仍然存在的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又向君家写折枝”则将个人的情感升华至对友人的关怀,以梅枝作为寄托,交织了自然美与人情美,充分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别西湖未得归: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深切怀念和因离别而产生的孤独感。
  • 孤山风月近何如:孤山的风景和月色与西湖相比,体现了对美景的追求和思考。
  • 春来剩有看花兴:春天的到来激发了诗人对花的热爱,表现了生机与希望。
  • 又向君家写折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折梅枝寄情,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西湖与孤山的对比,衬托出孤独与思念。
  • 拟人:春天的到来被赋予了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 隐喻:折梅枝不仅代表着自然,也象征着对友人的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表现了一种高洁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纯洁,表达诗人的高洁情操。
  • 西湖: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思乡情怀。
  • 孤山:代表诗人的孤独与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西湖的感情是?
    A. 深切怀念
    B. 毫不在意
    C. 不喜欢

  2. “春来剩有看花兴”中的“剩”意为?
    A. 消失
    B. 仍然有
    C. 增加

  3. 诗中提到的“折枝”指的是什么?
    A. 折断树枝
    B. 寄托情感的梅枝
    C. 诗人的悲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材,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杜甫的《春望》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熊主簿示梅花十绝诗至梅花已过因观海棠辄次 梦方孚若二首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 昔坡公倅杭有悯囚 其二 黄田人家别墅缭山种海棠为赋二绝 宿庄家二首 书事十首 杂咏一百首·朱家 答陈珍 挽意一徐枢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鹄形鸟面 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子鹃 怀迟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诐淫 东一下西一下 豕字旁的字 端端正正 巳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臆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