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4:26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鱼军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在高耸的山岩下,烈日炎炎,深谷中传来悲凉的风声。
青玉峡被撕开,仿佛有两条白龙飞出。
激荡的浪花像霜雪一样四散,古老的潭水在微风中摇动,显得格外清澈。
余流静静滑过,声音微弱,两条大石之间的水流急速倾泻。
我来到这里不舍得离去,月光从飞桥的东边升起。
那银色的阙楼在月光下显得广阔,水底的宫殿则深沉而神秘。
我愿意随琴声高飞,脚踏着赤鱼的军队。
手持白色的芙蕖,跳入清澈的水中。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横贯古今,风格洒脱,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游庐山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庐山以其秀丽的山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苏轼在此地的游历更使他感受到自然的壮美与人生的无常。
《庐山二胜·其一 开先漱玉亭》描绘了庐山壮丽的景色,诗中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开头两句展现了高山与烈日的对比,深谷中的悲风则让人感到一种孤寂与反思。接下来描绘的“青玉峡”与“白龙”,生动地表现了水流的奔腾与自然的力量,给人以视觉与听觉上的震撼。
诗中“乱沫散霜雪”更是将水流的激荡与浪花的飞溅形象地结合,表现出自然的生动与变化。随着意境的深入,诗人表达出自己对这些美景的不舍,月光的升起赋予了整个景象一种神秘而宁静的美感,既有现实的美景,又有超脱的情怀。
最后,诗人通过“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鱼军公”表达了他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手持白芙蕖跳入清水中,象征着一种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状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庐山的优美风光,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理想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高岩下赤日”中的“赤日”指什么?
A. 冷风
B. 热烈的阳光
C. 月光
D. 星星
“愿随琴高生”中,“琴”象征什么?
A. 战斗
B. 自由与理想
C. 财富
D. 生活的烦恼
诗中提到的“青玉峡”最能代表什么?
A. 历史
B. 自然美丽
C. 战争
D. 诗人的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