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清平乐·霁光摇目》

时间: 2025-05-07 07:14:14

诗句

霁光摇目。

春入郊原绿。

残雪压枝堆烂玉。

时闻枝间蔌蔌。

瘦藤细履平沙。

醉中一任欹斜。

落日数声啼鸟,香风满路梅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4:14

原文展示:

霁光摇目。春入郊原绿。残雪压枝堆烂玉。时闻枝间蔌蔌。瘦藤细履平沙。醉中一任欹斜。落日数声啼鸟,香风满路梅花。

白话文翻译:

阳光清澈,令人眼前一亮。春天已经来到乡野,万物复苏,绿意盎然。残留的雪压在树枝上,仿佛堆积着碎玉。时不时听到树间发出的细微声响。瘦弱的藤蔓和细细的鞋子踩在平坦的沙地上。醉意朦胧中,我任凭身子倾斜。落日西沉,几只鸟儿在啼叫,香风中夹杂着梅花的芬芳。

注释:

  • 霁光:指雨后初晴的阳光,光明透彻。
  • 郊原:指乡间的田野。
  • 残雪:指冬天留下的雪。
  • 蔌蔌:形容细微的声音。
  • 瘦藤:指细弱的藤蔓。
  • 细履:指细小的鞋子。
  • 欹斜:倾斜的状态。
  • 啼鸟:指鸣叫的鸟。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传达出一种惬意的心情。

诗歌鉴赏:

《清平乐·霁光摇目》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词作,诗人在开篇以“霁光摇目”引入,给人以清新明亮的视觉感受,瞬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乡野,绿意盎然,残雪压枝,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时闻枝间蔌蔌”一句,体现了春天的细腻与灵动,仿佛可以听到春天的声音。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诗人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醉意和对生活的放松态度,尤其是“醉中一任欹斜”一句,流露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最后以“落日数声啼鸟,香风满路梅花”收尾,既有春日的宁静与和谐,又有梅花的芬芳,整体结构紧凑,情感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霁光摇目”:描绘雨后初晴的阳光,明亮而耀眼,象征着美好的开始。
  • “春入郊原绿”:春天来到乡野,绿意盎然,生命的复苏。
  • “残雪压枝堆烂玉”:雪的残留压在树枝上,宛如堆叠的美玉,形象生动。
  • “时闻枝间蔌蔌”:偶尔听到树间细微的声响,展现了春天的生动气息。
  • “瘦藤细履平沙”:描绘了细小的藤蔓和轻盈的脚步,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 “醉中一任欹斜”:醉意中无所顾忌,随意地倾斜,传达出一种洒脱。
  • “落日数声啼鸟,香风满路梅花”:落日余晖中,鸟儿啼鸣,梅花香气扑鼻,构成和谐的春日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残雪比作“烂玉”,形象生动。
  • 拟人:用“时闻”形容声音,使自然更具灵性。
  • 对仗:如“瘦藤细履”,字数相等,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珍惜,传达出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霁光:象征着明亮和希望。
  • 残雪:代表着过去的寒冷与冬天的余影。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霁光摇目”指的是: A. 清晨的阳光
    B. 雨后初晴的阳光
    C. 黄昏的余晖
    D. 夜晚的星光

  2. “落日数声啼鸟”中的“啼鸟”指的是: A. 歌唱的鸟
    B. 吠叫的鸟
    C. 叫唤的鸟
    D. 飞翔的鸟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比较石孝友的《清平乐·霁光摇目》和晏殊的《蝶恋花》,两者均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石孝友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写,晏殊则更强调情感的抒发和人事的感伤。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潘君草堂闻蛙声二首 其二 水阁二首 八月十一日晨兴三首 其二 项城道中 以病在告寄杨器之 厄台寺三首 题吴熙老古铜榼 病肺齿痛对雪 答仲车 彩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张一弛 屈指 八字旁的字 贪财无义 支字旁的字 溢气坌涌 满车而归 木字旁的字 松耳 垩本 割肚牵肠 先字旁的字 午楹 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糜的成语 伐功矜能 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