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时间: 2025-04-29 10:58:46

诗句

老於陈迹倦追攀,但见幽人数往还。

忆我小诗成怅望,锺山只隔数重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58:46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原文展示: 老於陈迹倦追攀,但见幽人数往还。
忆我小诗成怅望,锺山只隔数重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日景象的疲倦追忆,只看到幽静之地来往的人影。忆起自己年轻时所作的小诗,感慨万千,只隔着几座山,心中却仿佛隔着千里。


注释:

  • 老於陈迹: “老”指年龄大,熟悉的地方或旧迹。
  • 倦追攀: “倦”意为疲倦,“追攀”指追寻和攀登。
  • 幽人: 指幽静处来往的人。
  • 小诗: 指作者年轻时所作的小诗。
  • 锺山: 指特定的山名,象征着距离与隔阂。
  • 只隔数重山: 意思是只隔了几座山,表达了对距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他在龙华院宿夜时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流露出面对岁月无情的无奈与孤独。


诗歌鉴赏: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的诗作,体现了王安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全诗采用了简洁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思考。首句“老於陈迹倦追攀”便是直白地道出了作者对旧时光的疲惫与厌倦,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追忆过往已无心再追逐。紧接着“但见幽人数往还”,描绘出一种幽静的环境,似乎只有往来的人影映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沉思。

“忆我小诗成怅望”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创作的怀念与惆怅,仿佛在说,曾经的激情与灵感如今已不再。最后一句“锺山只隔数重山”,则是通过地理的距离隐喻心灵的隔阂,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逾越的情感阻隔。

整体而言,诗中的意象、情感与哲理交织,展现出王安石深邃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描绘,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人深思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於陈迹倦追攀: 表达了作者对旧地的厌倦与疲惫,似乎在说,年纪大了,已无力再去追寻。
    • 但见幽人数往还: 通过描绘静谧的环境,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对往日的思索。
    • 忆我小诗成怅望: 回想年轻时的创作,带着一丝怅惘与怀念。
    • 锺山只隔数重山: 通过山的隐喻,表达了内心的距离感与思念之情。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对称美。
    • 比喻: 将山作为情感的象征,表达了内心的隔阂。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表现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幽人: 代表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思索。
  • 锺山: 象征着心灵之间的距离与情感的阻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疲倦?

    • A. 追忆旧时光
    • B. 书法艺术
    • C. 朋友的离去
    • D. 政治改革
  2. “锺山只隔数重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隔阂与思念
    • C. 对未来的憧憬
    • D. 对他人的怜悯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 李白《月下独酌》: 反映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安石与李白,王安石的诗更倾向于理性与深思,而李白则更关注于情感的表达与豪放。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退居 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因成四韵 溪隐 笋鞭 寄华山司空侍郎二首 钓丝竹 自咏十韵 赠董先生 伤前翰林杨左丞 咏写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輈輟 两社 行金 辵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七窝八代 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瓦字旁的字 冒功邀赏 逐影寻声 包含昼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困瘼 周露 寻根究底 朝思夕想 耒字旁的字 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