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2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28:37
幸身无事时,种种妄思量。
张三喘口窄,李四帽檐长。
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
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
在闲暇无事的时候,心中浮现出种种无谓的念头。
张三的喘息让人感觉窒息,李四的帽檐显得很长。
失足跌入地狱,投身沸汤的境地。
谁能知道受热的苦恼,却不懂得如何思考内心的凉意。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尤其在财政、兵役、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历史上称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反映出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思考。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高潮与低谷交替之际。他在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和改革尝试后,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愈发深入,诗中流露出对浮躁世态的反思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生活细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幸身无事时”点明了诗人当下的状态,暗示出一种闲暇,然而“种种妄思量”却又引出内心的不安与困惑。诗人在描绘张三与李四时,透过对他们生活状态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在现实中所遭遇的困境与不平衡。张三的喘息、李四的帽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小细节,却在诗人笔下显得极为沉重。
接下来的“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则是诗人对人生悲剧的深刻感悟,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因一时的失误而陷入深渊,痛苦不堪。最后一句“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不仅表达了对痛苦的无奈,也反映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往往无法冷静思考内心的真实感受。
整首诗在形式上较为简练,但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
整首诗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面临的无奈与困惑,探讨了人们在痛苦中往往无法自拔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张三”与“李四”分别象征什么?
诗中的“失脚落地狱”比喻什么?
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强调生活的困扰,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对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