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8:44
燉煌太守后庭歌
作者:岑参 〔唐代〕
燉煌太守才且贤,
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
黄砂碛里人种田。
燉煌耆旧鬓皓然,
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
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
侧垂高髻插金钿。
醉坐藏钩红烛前,
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
射得半段黄金钱,
此中乐事亦已偏。
这首诗描述了燉煌太守的贤明与安逸。他在郡中安然无事,享受着高枕而眠的生活。太守到来时,山泉涌现,黄沙之地的农田生机勃勃。当地的老人希望太守能再留五年。在城头,明月升起,繁星点点,宴会在华丽的房间里设下。美人妆容鲜艳,侧头插着金钿,醉坐在红烛前,却不知道钩子在何处。为君手握珊瑚鞭,射中一段段黄金钱,这其中的乐趣实在是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介绍:岑参,字与之,晚唐著名诗人,生于708年,卒年不详。岑参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边疆风光和士兵生活,具有豪放与悲壮的特点。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借描写太守的安逸生活,反映了地方治理的成功与社会和谐。
这首《燉煌太守后庭歌》以其轻松的语调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安宁和谐的地方社会。太守的贤明与高枕无忧的生活,体现了治理的成功和百姓的安宁。诗中通过对宴会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美人、酒宴、明月、星空等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
岑参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红妆色正鲜”、“醉坐藏钩红烛前”,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人情的温暖。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安逸生活的赞美,也隐含着对太守治理之下的社会和谐的赞许。
整首诗在形式上也展现了唐诗的对仗工整和韵律美,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听觉的和谐,体现了岑参作为诗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学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安宁生活的赞美,表现了太守贤明与地方安定的美好景象,反映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燉煌太守的主要品质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美人红妆”主要象征什么?
“醉坐藏钩红烛前”中的“藏钩”指的是什么活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