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9:50
襄阳古乐府三首 其一 野鹰来
野鹰来,万山下。荒山无食鹰苦饥,
飞来为尔系綵丝。北原有兔老且白,
年年养子秋食菽。我欲击之不可得,
年深兔老鹰力弱。野鹰来,城东有台高崔巍。
台中公子著皮袖,东望万里心悠哉。
心悠哉,鹰何在!嗟尔公子归无劳,
使鹰可呼亦凡曹,天阴月黑狐夜嗥。
野鹰飞来,俯瞰万山之下。荒山上没有食物,鹰饿得苦苦哀鸣,
飞来为你系上彩丝。北方平原有只老白兔,
年年喂养子孙,秋天便用它的粮食。想要捕捉它却无能为力,
年深日久,兔子老了,鹰的力量也衰弱。野鹰飞来,城东有一座高台,
台上的公子穿着皮袖,向东遥望万里,心情悠然自得。
心情悠然,鹰又在哪里呢!唉,公子你归来无事,
使得鹰可以呼唤也只是平凡之辈,天阴月黑,狐狸在夜里呜咽。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善于描绘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中体现了他对鹰的同情和对公子生活的无奈,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差异与人生的无常。
《野鹰来》以鹰的形象为引子,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开头描绘了野鹰飞来的景象,暗示着生存的艰难,鹰因缺乏食物而苦苦哀鸣,反映出对生活的渴望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北原的白兔,表达了对生活的羡慕,并揭示了兔子因年老而渐渐失去生存能力的命运,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对生命的影响。
诗中公子在高台上遥望的情景,象征着人们对理想与远方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似乎又显得无力,因为他无法捕捉到那只鹰,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最后的“狐夜嗥”则增添了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氛围,似乎在提醒人们,生活中总有无法掌控的东西。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通过鹰与兔的命运反映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注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通过鹰的形象,传达了生存的无奈和时间的流逝所带来的无力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襄阳古乐府三首 其一 野鹰来》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北原有兔老且白”中的“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动物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人
诗中提到的“公子”在台上做什么?
A. 向东望
B. 休息
C. 饮酒
D. 狩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