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5:05
原文展示:
玉聚 介然谁主复谁宾,风月婆娑却自亲。 留得清名传野史,未妨白眼向时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态度。他认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不如与自然风月相亲来得自在。他希望自己的清名能够流传于野史之中,而不必在意当时人们的看法。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受他们影响,追求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亲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诗人可能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世俗眼光的压力,因此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月的亲近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首句“介然谁主复谁宾”以一种坚定不移的语气,表明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不在乎。次句“风月婆娑却自亲”则通过“风月婆娑”这一美好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后两句“留得清名传野史,未妨白眼向时人”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清名的追求和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风月的亲近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风月婆娑”指的是什么? A. 自然风光的美好与变化 B. 人际关系的复杂 C. 世俗名利的追求 答案:A
诗人通过“白眼”这一典故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世俗眼光的重视 B. 对世俗眼光的不屑 C. 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答案:B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风月的亲近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B. 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C. 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