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8:57
原文展示:
十月晨雨 赵蕃 〔宋代〕
昨夕斜阳照墟落,今晨细雨暗檐楹。 田夫荷笠趋田去,织妇连机竞织声。 畏馁但忧瓶粟罄,怕寒聊倚鬓丝明。 古来名士多如此,底事于予亦麽生。
白话文翻译:
昨晚夕阳斜照着村落,今早细雨蒙蒙遮蔽了屋檐。 农夫们戴着斗笠急忙赶往田间,织女们忙着操作织机,竞相发出织布声。 担心饥饿却忧虑米缸空空,害怕寒冷只好依赖鬓发显得明亮。 自古以来许多名士都是这样,为何我也是如此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这首诗描绘了十月清晨的田园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农耕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诗中通过对清晨田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田园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斜阳、细雨、农夫、织妇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勤劳。诗中“昨夕斜阳照墟落,今晨细雨暗檐楹”一句,通过对时间变化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后两句“田夫荷笠趋田去,织妇连机竞织声”则生动地描绘了农夫和织妇的勤劳形象,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最后两句“古来名士多如此,底事于予亦麽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人生活态度的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田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人生活态度的认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