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3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31:39
一萼红 吴山
作者:谭献 〔清代〕
黯愁烟。看青青一片,犹认旧眉山。
花发楼头,絮发陌上,春色还似当年。
翠苔畔曾容醉卧,听语笑风动画鞦韆。
一曲琴丝,十三筝柱,原是人间。
细数总成残梦,叹都迷踪迹,只有留连。
劫换红羊,巢空紫燕,重来步步回旋。
尽消受云飞雨散,化胡蝶犹绕旧栏干。
不分中年到时,直恁荒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受到的忧愁和怀旧。眼前的青山依旧,似乎还能认出过去的眉山。楼头的花开得如同往年,街上的柳絮也轻轻飞舞,春色依然如旧。曾在翠苔旁醉卧,听着风中的嬉笑声和秋千的摇动,仿佛一曲琴声在耳边回响,十个筝柱的音律仍在心中荡漾。细细回想,这些都是梦中残影,叹息着迷失了踪迹,只能留恋过去的美好。经过了岁月的变迁,红羊已换,空巢的紫燕再难归来,只能一再回首。即使云雨飞散,化作蝴蝶依旧围绕着旧栏干,年华已去,却无论中年如何,依旧感到荒凉寒冷。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诗人,出生于士族家庭,以写诗、填词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色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情感特征。
《一萼红 吴山》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诗,诗人在春天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惆怅。开篇的“黯愁烟”便为整首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往昔的重现,然而每一处美景背后都藏着深深的叹息和怀念。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青山、花发、翠苔等自然元素不仅描绘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变迁。诗人曾醉卧于翠苔旁,听风语笑,这样的场景充满了人间的温暖和生机,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仿佛都变成了残梦,让人感到无奈与惋惜。
此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红羊”、“紫燕”等意象,展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尽管昔日的美好已不再,诗人仍旧愿意在记忆中徘徊,化作蝴蝶环绕旧栏干,表达了对过往的留恋与不舍。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往昔的反思,充分体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既有对春天生机的赞美,又有对逝去岁月的惆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眉山”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过往的美好回忆
C. 自然景观
诗人在翠苔畔做了什么?
A. 听琴声
B. 醉卧
C. 看风景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人生的无常与怀旧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