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2:34
一萼红
墙角小梅,未春忽放,
因忆东园万树摧残可怜,
哀吟成调,歌竟凄然。
短墙阴。怪东风未到,
春色已深深。压雪檐低,
垂萝径窄,红萼开倩谁簪。
漫惆怅天寒袖薄,
唤玉笛吹怨入空林。
烽火连江,河山满眼,
那处登临。
回首东园旧路,
剩几分流水,几树寒岑。
冷雨宫垣,斜阳乔木,
还听笳鼓沈沈。
待销尽华鬘小劫,
洗冰泪招客说伤心。
只怕南枝开遍,
没个人寻。
这首诗描写了墙角的小梅花在春天尚未到来之际,意外地开放,令人忆起东园中那些被摧残的万树梅花,真是可怜。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中,发出哀怨的吟唱,声音显得格外凄凉。短墙的阴影里,东风迟迟未至,春色却已深深。屋檐下的雪压得很低,垂下的藤蔓让小路显得狭窄,小梅的红萼在此时开了,却不知该由谁来簪戴。
漫无边际的惆怅,寒冷的天气让衣袖变得薄弱,诗人呼唤着玉笛,想将怨恨的曲调吹入空荡的森林。烽火连绵,江河山川尽收眼底,想要登高远望,却不知何处为好。回首东园的旧路,只剩下几分流水和几棵寒冷的梅树。冷雨打在宫墙上,斜阳照在高大的树木间,依旧可以听到笳鼓声沉沉。
待到华鬘(头饰)消尽小劫(烦恼),洗净冰冷的泪水,招来客人诉说内心的伤心。只怕到时南枝花开遍,竟然没有人来寻觅。
作者介绍:蒋春霖,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凄婉的情感著称。他的诗风多受宋诗影响,注重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动荡的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让人们的内心充满了惆怅与无奈。
《一萼红》以小梅花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迟到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开篇即以“墙角小梅,未春忽放”引入,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诗中反复出现的情景描写,如“压雪檐低”、“垂萝径窄”,构建了一种寒冷、孤寂的氛围,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春天的渴望。
在“漫惆怅天寒袖薄”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身处寒冷中的无助感,呼唤玉笛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无法言表的怨恨与悲伤。接着,诗作转向战乱之事,“烽火连江,河山满眼”,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感慨,更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回首旧路的片段,诗人以流水和寒岑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过往的无情,令人感到惆怅。而最后一句“只怕南枝开遍,没个人寻”,更是将孤独与失落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缺乏珍惜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在寒冷春日中面对生命无常的复杂心情,使读者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及对现实中孤独与失落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诗人将内心的悲伤与对生活的感慨娓娓道来。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一萼红》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蒋春霖
c) 杜甫
“烽火连江”中的“烽火”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景象
b) 战争与动荡
c) 春天的到来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快与愉悦
b) 孤独与失落
c) 生机与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