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辛酉富池元宵写怀二首》

时间: 2025-04-26 22:22:07

诗句

江南江北那识春,况此寄镇埋烟尘。

卑栖客官困垄断,无故污此金玉身。

浊醪自醉复自解,空恨梗政吏不仁。

忽传街鼓聚嬉戏,两株枯柴插烛银。

涂抹脂粉破涕泪,觅酒献笑酬佳辰。

震摇荒市官不嗔,传是黄梅县西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2:07

原文展示:

江南江北那识春,
况此寄镇埋烟尘。
卑栖客官困垄断,
无故污此金玉身。
浊醪自醉复自解,
空恨梗政吏不仁。
忽传街鼓聚嬉戏,
两株枯柴插烛银。

涂抹脂粉破涕泪,
觅酒献笑酬佳辰。
震摇荒市官不嗔,
传是黄梅县西人。

白话文翻译:

江南江北的春天,那又有谁能辨识呢?
更何况我在此地寄居,笼罩在烟尘之中。
我身为卑微的客人,受困于这狭隘的环境,
无端地玷污了自己的金玉之身。
我喝着浑浊的酒,醉了又自我解脱,
只惋惜那些官吏的冷酷无情。
忽然听到街上传来鼓声,大家聚在一起嬉戏,
两根枯柴点燃了银色的烛光。

我涂抹脂粉,抑制着泪水,
寻找酒来献笑,庆祝这美好的时光。
即使在荒凉的市场中,官员也不会生气,
传说是来自黄梅县的西方人。

注释:

  • 卑栖客官:指身处卑微地位的客人,表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 浊醪:浑浊的酒,象征堕落与无奈。
  • 梗政吏:指那些刚愎自用、冷酷无情的官员。
  • 嬉戏:聚集在一起玩乐,体现节日的欢庆气氛。
  • 涂抹脂粉:指在节日中打扮自己,以掩饰内心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秋水,宋代诗人。董嗣杲以其深厚的诗歌修养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宵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慨与无奈。诗中透出对官吏冷酷无情的批判,以及在艰难处境中寻求欢乐的渴望。

诗歌鉴赏:

《辛酉富池元宵写怀二首》体现了董嗣杲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的开头便以“江南江北那识春”引出,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和对现实的失望。诗人在节日中身处卑微的客官,虽然外界热闹,但内心却被困于烟尘之中。他以“卑栖客官”自称,暗示了自己的孤独与悲凉。

接着,诗人通过“浊醪自醉复自解”展现了他对现状的无奈和自我解脱的尝试,然而这种解脱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一种虚假的自我麻醉。对“梗政吏不仁”的怨恨,更是反映了他对社会的不满。

然而,在元宵佳节的欢庆中,诗人又想要融入这份热闹,努力抹去泪水,寻找酒来献笑,试图在荒凉的环境中找到一丝温暖。最后的“震摇荒市官不嗔,传是黄梅县西人”则带有一丝调侃,似乎在表达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在节日中寻找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现了节日的热闹与个人的孤独,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欢乐的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江北那识春:诗人感慨春天的到来在他眼里变得无所谓,暗示了对生活的麻木。
  2. 况此寄镇埋烟尘:在寄居的地方笼罩着烟尘,使得春天的气息更加模糊。
  3. 卑栖客官困垄断:身为客人,处于困境之中。
  4. 无故污此金玉身:诗人无端地让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受到玷污。
  5. 浊醪自醉复自解:通过浑浊的酒来麻醉自己,达到一种自我解脱。
  6. 空恨梗政吏不仁:对社会的不满,感叹官吏的冷酷无情。
  7. 忽传街鼓聚嬉戏:转折,突然听到街上传来的鼓声,节日的气氛开始酝酿。
  8. 两株枯柴插烛银:用枯柴点燃烛光,象征简陋却热烈的庆祝。
  9. 涂抹脂粉破涕泪:打扮自己,掩饰内心的悲伤。
  10. 觅酒献笑酬佳辰:寻找酒来庆祝佳节,尝试融入欢乐。
  11. 震摇荒市官不嗔:即使在荒凉的市集,官员们也不会生气,暗示节日的放松。
  12. 传是黄梅县西人:幽默地提到黄梅的西方人,可能是指外地的客人,增添了一丝轻松的气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浊醪自醉复自解,空恨梗政吏不仁”,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己比作卑微的客人,反映了诗人的自我认知与对社会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虽身处困境,仍渴望融入欢庆的情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对生活的无尽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然而在诗中却显得遥不可及。
  • 烟尘:代表着困扰与无奈,笼罩着诗人的生活。
  • 浊醪:象征堕落的生活与内心的挣扎。
  • 街鼓:代表节日的欢乐与热闹。
  • 枯柴:象征简陋但不失热情的庆祝方式。
  • 脂粉:体现了诗人对外表的重视,反映内心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浊醪”指的是什么? A. 清酒
    B. 浑浊的酒
    C. 花酒
    D. 果酒

  2. “卑栖客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骄傲
    B. 孤独与无奈
    C. 快乐
    D. 愤怒

  3. “忽传街鼓聚嬉戏”中的“街鼓”象征什么? A. 冷漠
    B. 欢乐与节日气氛
    C. 忧伤
    D. 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董嗣杲的诗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放纵与豪情。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均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时代的文化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3. 《董嗣杲作品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登慈云阁示龄叟月峤 饮于梅山弟家醉书八首 寿天宁寺主僧可举八十 次前韵示前人 次韵月窗兄惜别四首 王得淦次子侑生日求诗 次韵史猷父 代前人次韵赵县尉即席诗 戊寅三月十一日为桑麦说苦 送董稼山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虎字头的字 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重睫 摊蒱 匕字旁的字 明约 河汉予言 上求下告 树瘢 包含车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皮字旁的字 严词拒绝 研精覃奥 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窃簪之臣 吃水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