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1:25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
暑予本疏放士,瑼来非外矫。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
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
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益在云寺中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诗人提到自己本是一个不受拘束的士人,却误入了世俗的纷扰中,导致对山水的向往变得稀少。诗人来到这个清凉的宇宙,俯瞰烟雾缭绕的山岫,参差的山影在晨昏中交替显现。远处的微风带来了一片宁静,穿越群木的顶端。诗中提到的二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远离了世俗的烦扰。游动的河里潜伏着鱼儿,阴凉处的鸟儿也因疲倦而栖息。最终,诗人感悟到万物无法穷尽,只有内心的明了才是最重要的。
李益,字廷玮,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85年,卒于公元834年。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山水的热爱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常与友人游山玩水,体现出士人的洒脱与自由。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内心清净、逃避世俗纷扰的年代,诗人在云寺中与友人聚会,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李益的这首《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凉的宇宙和自然的宁静。诗的开头提到“疏放士”,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洒脱,但随即又道出误入尘世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诗人描绘了山的景致,通过“烟岫表”的描写,再现了自然的朦胧与美丽。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以“参差互明灭”的意象,表现了光影的变化,暗喻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同时,远处的微风和栖息的鸟儿,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得诗人能够在此时此刻感受到内心的安宁。最后,诗人强调“唯于此心了”,表明了他对内心自我认知的理解,表明了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这首诗围绕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传达了一种哲学思考。
诗中“疏放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烟岫表”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诗人最后强调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