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3:44
水调歌头(甲辰九月十五日夜饮独乐见山台坐中作)
作者: 赵鼎 〔宋代〕
屋下疏流水,屋上列青山。
先生跨鹤何处,窈窕白云间。
采药当年三径,只有长松绿竹,
霜吹晚萧然。
举酒高台上,仿佛揖群仙。
转银汉,飞宝鉴,溢清寒。
金波万顷不动,人在玉壶宽。
我唱君须起舞,要把嫦娥留住,
相送一杯残。
醉矣拂衣去,一笑渺人寰。
全诗翻译:
屋下有清澈的流水,屋上有巍峨的青山。
老师你骑着仙鹤在哪里呢?在那缥缈的白云间。
想当年采药的时候,只有那条小径被长松和绿竹环绕,
霜风吹来,草木萧条。
我在高台上举杯,仿佛向众仙人致敬。
转眼间银河如水,宝镜似的清辉溢满寒意。
金色的波浪在万顷湖面上静止,人却在玉壶般的天地中宽广。
我唱着歌你要起舞,要把嫦娥留住,
相送我这杯残酒。
醉了,我轻拂衣袖走去,笑着消失在这渺茫的人世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鼎(前1042年-1119年),字君实,号潜斋,南宋初期著名的词人及政治家。他以清丽的词风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甲辰年(即1124年),正值赵鼎隐居于山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水调歌头》以清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思索与向往。开篇便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屋下的流水与屋上的青山形成鲜明对比,构建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境。接着诗人对“先生”的提问,暗示对理想境界的追寻,表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追求。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从自然景色引入了对时间的思考,回忆起当年采药的情景,表现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长松绿竹的意象不仅体现了自然的幽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净与高洁。举杯邀月的场景,则传达了一种人世间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游走于现实与理想之间,最终在醉意中与自然合一,渺然归于天际,体现出一种洒脱与不羁的情怀。诗人以“醉矣拂衣去,一笑渺人寰”收尾,表达了对世界的淡然与超脱,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赵鼎的个性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屋下疏流水,屋上列青山。
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山水环境,水流清澈,山峦高耸,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先生跨鹤何处,窈窕白云间。
提问“老师”何处,流露出对理想人物的向往,暗示对超脱境界的追求。
采药当年三径,只有长松绿竹,霜吹晚萧然。
回忆过去的隐居生活,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幽的氛围,突显对自然的依恋。
举酒高台上,仿佛揖群仙。
在酒台之上,举杯向仙人致敬,表达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转银汉,飞宝鉴,溢清寒。
描绘夜空银河的壮丽,结合宝镜的清辉,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神秘的氛围。
金波万顷不动,人在玉壶宽。
形容湖面如镜,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诗人内心的宽广与洒脱。
我唱君须起舞,要把嫦娥留住,相送一杯残。
引用嫦娥,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感叹人事的短暂。
醉矣拂衣去,一笑渺人寰。
结束时的洒脱,表现了对世俗的超然,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与思想深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和对理想人物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的淡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屋下疏流水”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是什么?
诗人对“先生”的提问暗示了什么?
诗中“我唱君须起舞”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