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0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03:36
幽眠起常晚,冬晷复不长。
中间数十刻,倏如惊燕翔。
晨餐粗云毕,申鼓鸣相望。
忽忽竟何就,念之动中肠。
天地一逆旅,死生犹转商。
暂来旋云去,属速乃所常。
较计亦何补,徒然非慨慷。
不如听两行,一概付酒觞。
北风吹老槐,白日转纸窗。
布衾一觉睡,身世成渺茫。
宿莽冬不衰,兰茞幽更芳。
无庸伤局促,速此鬓发霜。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常常睡得很晚,冬天的白昼又短。中间的时间仿佛在惊飞的燕子间一闪而过。早晨吃过简单的饭后,听到申时的钟声响起。忽然间,事情究竟如何呢?思绪不禁在心中翻腾。天地犹如一旅馆,生与死仍在不断交替。暂时的来去如同浮云,这是常态。计较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只会徒增惆怅。还不如听两句诗,尽情地喝酒。北风吹得老槐树摇曳,白天在窗前慢慢转动。裹着被子睡着,生活的世事变得渺小。冬天的草木依然不衰,兰花更显幽香。无须伤感局促,快些接受白发的到来。
作者介绍: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词人,以词著称,文风清丽,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秦观晚年,可能与其个人经历和社会动荡有关,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幽静的夜晚和短暂的白昼,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幽眠起常晚,冬晷复不长”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诗人似乎在自责自己懒惰的作息,然而这种懒惰背后隐藏的是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接下来的“晨餐粗云毕,申鼓鸣相望”通过描写日常的简单早餐和报时的钟声,营造出一种朴素而又真实的生活画面,让人对其产生共鸣。
随后,诗人引入了“天地一逆旅”的哲理思考,人生如旅,生死交替,令人感到渺小与无奈。他的情感在“较计亦何补,徒然非慨慷”中达到高潮,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态度。最后的“无庸伤局促,速此鬓发霜”则是对衰老的释然,强调了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最终以一种轻松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无常,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申鼓”指的是哪个时间的钟声?
A. 子时
B. 午时
C. 申时
D. 酉时
“天地一逆旅”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A. 人生短暂
B. 生活富足
C. 自然和谐
D. 社会繁荣
诗人对衰老的态度是什么?
A. 悲伤
B. 无奈
C. 释然
D. 抵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