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魏端公入朝》

时间: 2025-04-29 13:29:49

诗句

东洛尚淹玩,西京足芳妍。

大宾威仪肃,上客冠剑鲜。

岂惟空恋阙,亦以将朝天。

局促尘末吏,幽老病中弦。

徒怀青云价,忽至白发年。

何当补风教,为荐三百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9:49

原文展示:

送魏端公入朝
作者: 孟郊

东洛尚淹玩,西京足芳妍。
大宾威仪肃,上客冠剑鲜。
岂惟空恋阙,亦以将朝天。
局促尘末吏,幽老病中弦。
徒怀青云价,忽至白发年。
何当补风教,为荐三百篇。


白话文翻译:

将魏端公送入朝廷,他前往东洛,那里仍然沉浸于文雅的气氛;而西京繁华似锦,风光无限。大宾客的威仪庄重,上等客人佩剑鲜亮。难道只是空恋宫阙,还是为了朝见天子?那些在尘世中局促的官吏们,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感到衰老和病痛。心中怀有青云之志,却不知不觉已至白发之年。何时才能补充风雅之教,向朝廷荐举我的三百篇文章呢?


注释:

  • 东洛:指洛阳,古代诗文的发源地之一。
  • 西京:指长安,唐代的政治中心。
  • 大宾:指地位显赫的客人。
  • 威仪肃:形容宾客的威严和仪态端正。
  • 朝天:朝见天子,指朝廷。
  • 局促:形容局限、受限。
  • 幽老:形容孤独和衰老。
  • 青云价:指高尚的志向或理想。
  • 白发年:指年老、衰老。
  • 风教:指文雅的风气和教化。
  • 三百篇:指古代的诗文作品,常用以代表文学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天台,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豪放、清新、刚健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与古体诗。孟郊的诗歌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常带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魏端公是孟郊的朋友,此诗是为送别他入朝而作。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关心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理想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魏端公入朝》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朋友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感慨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东洛与西京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唐代的繁荣与文化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岂惟空恋阙,亦以将朝天”表达了对朝廷的向往与对权力的渴望,但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局促尘末的官吏与自己青云之志,展现了对衰老与无奈的感慨。"徒怀青云价,忽至白发年"则突显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令人感叹。

最后两句“何当补风教,为荐三百篇”,既有对文学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心中不灭的希望与追求。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具有深厚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洛尚淹玩:描绘东洛的文雅气氛,表达对文化生活的向往。
  2. 西京足芳妍:描绘长安的繁华,体现出城市的风华。
  3. 大宾威仪肃:描写宾客的威严,表现出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4. 上客冠剑鲜:画面中上等客人佩剑,显示出地位与荣耀。
  5. 岂惟空恋阙:探讨对权力的渴望,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6. 亦以将朝天:表达朝见天子的目的,带有对理想的追求。
  7. 局促尘末吏:对比自己的处境,表达对官场的无奈。
  8. 幽老病中弦:描绘衰老的状态,感叹人生的无常。
  9. 徒怀青云价:强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内心的痛苦。
  10. 忽至白发年:感叹岁月流逝,理想未能实现。
  11. 何当补风教:希望能够为社会风气的改善贡献力量。
  12. 为荐三百篇:表达对文学的追求与对自己成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洛尚淹玩,西京足芳妍”,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青云价”比喻理想与追求,突显理想的高远。
  • 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现出对文学与社会的关切。诗中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深思,构成了一幅悲壮而美丽的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洛、西京:象征着文化与繁华。
  • 大宾、上客:象征着地位与荣耀。
  • 青云: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无奈。
  • 风教: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社会的风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下列哪个城市被称为“东洛”?

    • A. 长安
    • B. 洛阳
    • C. 成都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青云价”指的是诗人对____的追求。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人生理想的感慨。 (对/错)

答案:

  1. B. 洛阳
  2. 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孟郊《送魏端公入朝》王之涣《登鹳雀楼》: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对理想的追求,后者则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沧桑。两者都富有哲理,展现出唐代诗歌的深厚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孟郊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赠别司空曙 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从军行(一作李端诗,题云塞上) 赴虢州留别故人 送李方东归(即故李校书端亲弟) 送丹阳赵少府(即给事中涓亲弟)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天长久词 其三 春思贻李方陵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城北亭楼宴崔司士…关中弟张评事时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元月 胁肩低首 誊録 兀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杏园宴 萧行范篆 团员 香字旁的字 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兴废存亡 树倒猢狲散 王字旁的字 处之绰然 力字旁的字 如入宝山空手回 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