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3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1:35
君家四壁如相如,卷藏天禄吞石渠。
岂惟邺侯三万轴,家有世南行秘书。
儿童拍手笑何事,笑人空腹谈经义。
未许中郎得异书,且共扬雄说奇字。
清江萦山碧玉环,下有老龙千古闲。
知君好事家有酒,化为老人夜扣关。
留侯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
濠梁空复五车多,圯上従来一篇足。
你家四面墙壁上挂满了书卷,收藏的书籍多得像天上的福气,吞没了石渠河的水流。
难道仅仅是邺侯的三万卷书吗?你家还有世南的《行秘书》。
小孩们拍手在笑,笑的是什么呢?笑的是那些空腹的人在谈论经义。
不允许中郎拥有异书,且与扬雄一起说说奇特的字。
清江环绕着青翠的山,如同碧玉镶嵌,下方有一条悠闲的老龙。
知道你喜欢美酒,化作老人夜里来敲门。
留侯之孙书满腹,难道玉函和宝方还需要去读吗?
濠梁上空荡荡的,五车书多得没有用,而圯上从来只需要一篇就足够了。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风趣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而闻名,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诗中表达了对书籍的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当时的社会中,面对官场的纷扰和个人的遭遇,借助书籍来寄托情感,抒发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开篇便以“君家四壁如相如”引出主题,展现了书卷的丰盛。诗中不仅表现出对书籍的珍视,同时也通过儿童的笑声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形成对比。接着,提到不允许中郎得异书,表达了对知识的排他性和追求的执着。最后几句则引发读者对书籍和知识的思考,书籍虽然重要,但在某些时刻,一篇好文章便足以启迪心灵。整首诗结合了对书籍的赞美与对生活的哲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的文学风格与人文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书籍的赞美,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真正的智慧在于简练而深刻的理解,而非仅仅是书籍的数量。通过这些描绘,苏轼展示了一个有知识、有思考的人生观。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君家四壁如相如”中的“相如”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岂惟邺侯三万轴”意在强调什么?
诗中提到的“儿童拍手笑何事”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