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44
乌啼东南枝,危巢雏五六。
心在安巢枝,一日千往复。
脱网得群食,入口不入腹。
穷生俾反哺,岂能报成育。
乌鸦在东南的树枝上啼叫,巢中有五六只雏鸟。
心在巢中安定,一天里千次往返。
挣脱了网后得到食物,却是入口却不能入腹。
穷困的生活使我反哺,怎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诗中提到的“反哺”典出《孝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的是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后代的关心。此处的“反哺”意在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张先,字公权,号秋水,宋代词人,曾任官职,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作品以清丽见称,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事态,风格细腻且富有情感。
《巢乌》创作于张先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及家庭关系的深刻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常面临仕途的困顿与家庭的责任,诗中表露出他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巢乌》通过描绘乌鸦与雏鸟的生活,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亲情的深厚。诗的开头以乌鸦的啼鸣引入,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紧接着描绘了巢中五六只雏鸟的脆弱与无助,突显出生命的脆弱感。接下来的“心在安巢枝,一日千往复”,表现了作者对家庭温暖的向往与思念,虽然环境艰难,但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不断努力。
最后两句则转向反思,表达了在贫苦生活中,如何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情感深刻且令人动容。整首诗情感真挚,字词简练,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亲情的深刻反思,展示了张先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核心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与对亲情的深思。作者通过乌鸦与雏鸟的形象,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家庭的温暖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切感激。
诗中提到的“危巢”指的是什么?
“乌啼”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反哺”一词在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可对比张先的《巢乌》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与对家国的思考,但张先的直接与细腻更显人情,而杜甫则更多体现出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