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6:32:15

诗句

海上有人逐臭,天生鼻孔司南。

但印香严本寂,不必丛林遍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2:15

原文展示:

海上有人逐臭,天生鼻孔司南。
但印香严本寂,不必丛林遍参。

白话文翻译:

海上有人追逐异味,天生的鼻孔如同指南针。
但那印香的气息本是寂静的,不必在丛林中到处寻找。

注释:

  • 逐臭:追逐气味,指追求某种事物。
  • 鼻孔司南:形容人天生的嗅觉敏锐,像指南针一样指引方向。
  • 印香:指香气的印记。
  • 严本寂:原本是安静的,严肃的状态。
  • 丛林:指茂密的森林,暗喻复杂的环境。

典故解析:

这首诗通过“鼻孔司南”来形容人类的本能,暗示在生活中有些人追逐表面的事物,未必能察觉到内在的真实和宁静。诗中提到的“丛林”可以引申为复杂的社会环境,而“印香”则代表了理想或真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是苏轼的好友,深受其影响,诗风奔放,常以自然为题材,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黄庭坚对于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他在此期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借助对比的手法,表达对浮华世界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逐臭”的意象,揭示出一些人对于外在世界的追逐,像是在追逐那些显而易见的、表层的东西。而“鼻孔司南”则暗示着自然赋予人类的敏锐与智慧,提示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内在的感知能力。接下来的两句转而引入“印香”,暗示真正的美好和宁静并不在于外在的追求,反而在于内心的沉静与自我认知。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让人思考在复杂的社会中,如何找到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海上有人逐臭”:暗指人们在外界事物中追求表面的诱惑。
    • “天生鼻孔司南”:说明人类天生具备敏锐的判断力。
    • “但印香严本寂”:强调内心追求的宁静与真实,香气的美好并不需要外在的干扰。
    • “不必丛林遍参”:表明真正的智慧和宁静不在于外在的复杂环境中,而在于内心的深刻理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鼻孔”比作“司南”,形象地展现了嗅觉的敏锐。
    • 对仗:前后两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追逐与发现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强调要倾听内心的声音,而不是盲目追求外在的名利。

意象分析:

  • 逐臭:象征追逐表面,警示人们对物质的过度追求。
  • 鼻孔:代表人类的感知与判断能力。
  • 印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美好。
  • 丛林:象征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海上有人逐臭”中的“逐臭”指的是什么? A. 追逐名利
    B. 追逐气味
    C. 追逐利益
    D. 追逐风景

  2. 诗中“鼻孔司南”意指什么? A. 天生的力量
    B. 敏锐的嗅觉
    C. 寂静的内心
    D. 追求的方向

  3. 诗中提到的“印香”象征了什么? A. 外在的美好
    B. 内心的宁静
    C. 复杂的环境
    D. 追逐的目标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李白在诗歌风格上有明显差异。李白的诗歌常以豪放奔放见长,而黄庭坚则更注重内心的深度和哲理。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不同层面上对生命的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满庭芳 其七 寿王敬哉宗伯 满庭芳 满庭芳 赠魏德纯 满庭芳 初春即事和云门 满庭芳·望江楼茗坐 满庭芳 夜叉婆 满庭芳 满庭芳 送林方伯考绩 满庭芳五首 其二 满庭芳 山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块然独处 尘结尾的成语 管窥之见 悲结尾的成语 原品休致 鲑羞 禾字旁的字 包含祠的词语有哪些 絶妙好辞 儾惴 齊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耕当问奴 卫队 漂母之惠 爪字旁的字 忍饥受冻 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