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6:47
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诸佛心内,众生心心作佛。
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證真。
君言诸佛无相,山鬼窟里安葬。
即今十二时中,是谁随波逐浪。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诸佛的心中,众生的心也可以成为佛;而众生的心中,诸佛的念念也可以证得真实的真理。你曾说过诸佛没有形象,就像山鬼在幽暗的洞窟中埋葬。因此,在现在这每一个时刻,又是谁在随波逐浪呢?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号山谷道人,擅长诗词、散文,尤其以豪放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与苏轼、秦观等人并称,形成了“苏黄”派。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黄庭坚的《为茭桥居士作念念即佛颂》通过极简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宗教思考和人生态度。诗的开头通过“诸佛心内,众生心心作佛”将佛教的核心理念浓缩为一句,强调众生内心的潜能与佛性,显示了其对佛法的理解与认同。接下来的句子则揭示了众生与佛之间的关系,说明即便是众生,心中也能拥有诸佛的智慧与真实。
“君言诸佛无相”的提及,既是对佛教无形无相思想的肯定,也是对世俗观念的反思,意味着真正的佛性并不依赖于外在形象。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在哲学层面上探讨了存在的意义,具有强烈的思辨性。
最后一句“即今十二时中,是谁随波逐浪”似乎在问每一个人: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谁又能真正把握自己的方向?这不仅是对个人内心的追问,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邃,又带有一种沉思的情绪,让人深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诸佛心内,众生心心作佛”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诗中提到“君言诸佛无相”,这句话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