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8:42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杨万里
芦挥尘尾话清秋,柳弄腰支舞绿洲。
引得江风颠入骨,戏抛波浪过於楼。
十程拟作一程快,一日翻成十日留。
未到大江愁未到,大江到了更添愁。
从丁家洲避风,沿着小港而行,最终抵达荻港,奔向大江,写下这三首诗。
芦苇摇曳,仿佛是在谈论清秋的到来;柳树轻舞,恰似在绿洲中摆动着腰肢。
江风吹来,透骨而入,让人感到冷意;波浪翻滚,像是在戏耍般拍打着楼台。
本想十程的路程能快些,却发现一天的行程却像是翻成了十天。
未到大江之前已是愁绪满怀,到了大江边缘,更是愁苦无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表达的情感与自然风光的描写常与古诗词中反复出现的主题相呼应,如借景抒情等。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在大江边上游历,受自然景物的启发,表达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杨万里的《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绪紧密相连。诗的开头以“芦挥尘尾话清秋”引入,展现了秋天的清幽与宁静,仿佛能够听见自然与心灵的对话。而“柳弄腰支舞绿洲”则充满了生机,柳树的舞动似乎在抒发着生命的活力。
随着诗情的展开,诗人感受到江风刺骨的冷意,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旅途的辛苦。“戏抛波浪过於楼”生动地描绘了水波拍打楼台的场景,波浪的嬉戏增添了画面的动感。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未到大江时的愁苦与到达后更深的忧虑,暗示着人生道路上的无常与惆怅。
全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展现了杨万里作为一位山水诗人的深厚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对美好景色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芦”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柳树
B. 芦苇
C. 菊花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现对旅途的愁苦?
A. 自然景象
B. 个人经历
C. 典故
“一日翻成十日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漫长与无奈
C.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对旅途中的细腻情感的描写,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自然的恬淡生活的向往。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杨万里《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的详细解析和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