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0:47
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
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
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
木瓜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馀。
很久以前我便回到故乡,不再将心事留给闲暇。
早晨带着锄头在月光下清理杂草,傍晚手持竹杖在风中采摘蔬菜。
我依然在三条小径上寻找陶渊明的住所,偶尔借来一些邺侯的诗文。
木瓜树上更是结出了琼琚的果实,从今往后吟咏诗歌乐趣无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自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朱熹晚年,他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和生活的沉浮后,选择回归田园,表达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朱熹的《再和》是一首富含田园情怀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诗人晨起夜归,耕作的画面,展现了他宁静而充实的生活状态。首句“久矣投装返旧墟”开篇直接表明了诗人归乡的时间和心境,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归属感。
接下来的“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通过对晨昏耕作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劳作中获得的满足与快乐。特别是“带月”与“临风”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整首诗在节奏上显得轻松自然,透露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提到陶渊明与邺侯,既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也暗示了通过诗歌与自然的联系,追寻一种精神的寄托与愉悦。结尾“吟咏从今乐有馀”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文学的敬仰与自我精神的寄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朱熹的《再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荷锄带月朝治秽”中“荷锄”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朱熹的《再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朱熹更加强调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古代文人的敬仰,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直接体验与感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