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再和》

时间: 2025-05-02 05:30:47

诗句

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

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

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

木瓜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0:47

原文展示:

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
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
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
木瓜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馀。

白话文翻译:

很久以前我便回到故乡,不再将心事留给闲暇。
早晨带着锄头在月光下清理杂草,傍晚手持竹杖在风中采摘蔬菜。
我依然在三条小径上寻找陶渊明的住所,偶尔借来一些邺侯的诗文。
木瓜树上更是结出了琼琚的果实,从今往后吟咏诗歌乐趣无穷。

注释:

字词注释:

  • 久矣:很久以前。
  • 投装:返回故乡,投身于乡土生活。
  • 赋闲居:指闲居在家,不去做事。
  • 荷锄:带着锄头,进行农耕。
  • 治秽:清理杂草。
  • 植杖:手持竹杖,意指闲适的生活。
  • 三径:指陶渊明所居之地的三条小路。
  • 陶令:陶渊明,晋代著名诗人。
  • 万签:借用的诗文。
  • 琼琚:美玉,象征珍贵的果实。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隐士,崇尚田园生活,诗文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 邺侯:指的是邺城的侯爵,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某位文学家,代表着诗歌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自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朱熹晚年,他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和生活的沉浮后,选择回归田园,表达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朱熹的《再和》是一首富含田园情怀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诗人晨起夜归,耕作的画面,展现了他宁静而充实的生活状态。首句“久矣投装返旧墟”开篇直接表明了诗人归乡的时间和心境,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归属感。

接下来的“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通过对晨昏耕作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劳作中获得的满足与快乐。特别是“带月”与“临风”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整首诗在节奏上显得轻松自然,透露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提到陶渊明与邺侯,既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也暗示了通过诗歌与自然的联系,追寻一种精神的寄托与愉悦。结尾“吟咏从今乐有馀”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久矣投装返旧墟:诗人回到故乡已经很久,表达了对故乡的归属感。
  2. 不将心事赋闲居:不把心事留在家中闲逛,暗示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省。
  3. 荷锄带月朝治秽:早晨在月光下耕作,展现诗人的勤劳与对自然的热爱。
  4. 植杖临风夕挽蔬:傍晚时分,手持竹杖采摘蔬菜,显示出一种自在的田园生活。
  5. 三径犹寻陶令宅:依然在寻找陶渊明的住所,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6. 万签聊借邺侯书:借用古人的诗文,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敬仰。
  7. 木瓜更得琼琚报:木瓜树上结出美好的果实,比喻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8. 吟咏从今乐有馀:未来的吟咏生活将更加充实与快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荷锄带月”与“植杖临风”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月”、“风”、“蔬”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田园氛围。
  • 比喻:木瓜与琼琚的比喻,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丰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文学的敬仰与自我精神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光。
  • :代表自由与自然的气息。
  • :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充实。
  • 木瓜:象征着美好的果实,寓意生活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朱熹的《再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C. 对权力的追求
  2.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3. “荷锄带月朝治秽”中“荷锄”是什么意思?

    • A. 拿着锄头
    • B. 播种
    • C. 收割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将朱熹的《再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朱熹更加强调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古代文人的敬仰,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直接体验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熹诗文选》
  • 《陶渊明全集》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 送杨府李功曹 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登襄阳岘山 登乐游原春望书怀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秋夕望月 听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千的成语 坐拥百城 豕字旁的字 土制 頁字旁的字 体相 风字旁的字 外内无患 呆里藏乖 四点底的字 青字旁的字 包含榼的词语有哪些 曜师 抽搐 慎开头的成语 才貌双全 鹭约鸥盟 嶒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