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5:04
原文展示:
漫郎亭 文同 〔宋代〕 凿城为洞深且长,沿壕开径闲复荒。有亭如许入蒙密,谁比次山称漫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城墙上凿出一个深长的洞,沿着护城河开辟一条闲适而又荒凉的小径。有一个亭子如此隐秘地坐落在茂密的树林中,谁能像次山那样被称为漫郎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字与可,宋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此诗可能是在游览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或隐居时,见到一处隐秘的亭子,联想到历史上的隐士元结,从而抒发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在城墙上凿出的深长洞穴和沿着护城河开辟的闲适而又荒凉的小径,以及一个隐秘地坐落在茂密树林中的亭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有亭如许入蒙密”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蒙密”这一意象,既描绘了亭子所在的环境,也暗示了隐逸生活的隐秘和宁静。最后一句“谁比次山称漫郎”,通过对元结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的主题,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隐士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通过对隐秘亭子的描绘和对元结的提及,强化了隐逸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次山”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元结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诗中的“蒙密”指的是什么? A. 茂密的树林 B. 隐秘的亭子 C. 深长的洞穴 D. 荒凉的小径
诗的最后一句“谁比次山称漫郎”表达了什么? A.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C. 对历史隐士的敬仰 D.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