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走马引》

时间: 2025-05-04 10:01:15

诗句

群蹄踏空山,半夜若风雨。

平明即其地,已复天上去。

惟予迫大义,盍免以名捕。

蟠蜗入寒壳,此岂谓安处。

脱身入浩渺,固有神物护。

礼谓不戴天,天知天亦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1:15

原文展示:

走马引 文同 〔宋代〕

群蹄踏空山,半夜若风雨。 平明即其地,已复天上去。 惟予迫大义,盍免以名捕。 蟠蜗入寒壳,此岂谓安处。 脱身入浩渺,固有神物护。 礼谓不戴天,天知天亦许。

白话文翻译:

群马的蹄声在空山中回响,半夜时分如同风雨交加。 天亮时到达那个地方,马群已经飞向天空。 只有我为了大义而奔走,为何要因名声而被追捕。 像蜗牛缩进寒冷的壳中,这难道是安全的居所吗? 脱离尘世进入广阔无垠的天地,自然有神灵庇护。 礼法说与天为敌,但天知道天也会允许。

注释:

  • 群蹄踏空山:形容马群奔跑的声音在空旷的山中回响。
  • 半夜若风雨:比喻马群奔跑的声音在夜晚听起来像风雨声。
  • 平明即其地:天亮时到达那个地方。
  • 已复天上去:马群已经飞向天空,比喻马群已经消失不见。
  • 惟予迫大义:只有我为了大义而奔走。
  • 盍免以名捕:为何要因名声而被追捕。
  • 蟠蜗入寒壳:比喻逃避现实,躲进一个安全的地方。
  • 此岂谓安处:这难道是安全的居所吗?
  • 脱身入浩渺:脱离尘世进入广阔无垠的天地。
  • 固有神物护:自然有神灵庇护。
  • 礼谓不戴天:礼法说与天为敌。
  • 天知天亦许:但天知道天也会允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成就。这首《走马引》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文同追求自由、逃避世俗追捕的心境下创作的。诗中通过马群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束缚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走马引》以马群的奔跑为起点,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抗。诗中“群蹄踏空山”和“半夜若风雨”描绘了马群奔跑的壮观场面,而“平明即其地,已复天上去”则暗示了自由的短暂和不可捉摸。后文通过“惟予迫大义”和“盍免以名捕”表达了作者对大义的坚持和对名声的淡漠。最后,“脱身入浩渺”和“固有神物护”则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神灵庇护的信任。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蹄踏空山:通过马群奔跑的声音在空旷的山中回响,营造出一种壮观的场面。
  2. 半夜若风雨:用风雨声比喻马群奔跑的声音,增强了夜晚的氛围。
  3. 平明即其地:天亮时到达那个地方,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4. 已复天上去:马群已经飞向天空,比喻马群已经消失不见,象征自由的短暂。
  5. 惟予迫大义:只有我为了大义而奔走,表达了作者对大义的坚持。
  6. 盍免以名捕:为何要因名声而被追捕,表达了作者对名声的淡漠。
  7. 蟠蜗入寒壳:用蜗牛缩进壳中的形象,比喻逃避现实。
  8. 此岂谓安处:这难道是安全的居所吗?表达了作者对逃避现实的不满。
  9. 脱身入浩渺:脱离尘世进入广阔无垠的天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10. 固有神物护:自然有神灵庇护,表达了作者对神灵庇护的信任。
  11. 礼谓不戴天:礼法说与天为敌,表达了作者对礼法的质疑。
  12. 天知天亦许:但天知道天也会允许,表达了作者对天的信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半夜若风雨”用风雨声比喻马群奔跑的声音。
  • 拟人:如“已复天上去”将马群拟人化为飞向天空。
  • 对仗:如“群蹄踏空山”与“半夜若风雨”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抗。通过马群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束缚的不满。诗中通过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神灵庇护的信任,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群蹄踏空山:马群奔跑的声音在空旷的山中回响,营造出一种壮观的场面。
  • 半夜若风雨:用风雨声比喻马群奔跑的声音,增强了夜晚的氛围。
  • 已复天上去:马群已经飞向天空,比喻马群已经消失不见,象征自由的短暂。
  • 蟠蜗入寒壳:用蜗牛缩进壳中的形象,比喻逃避现实。
  • 脱身入浩渺:脱离尘世进入广阔无垠的天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群蹄踏空山”形容的是什么? A. 马群奔跑的声音 B. 风雨声 C. 山中的回声 D. 天空的声音 答案:A

  2. 诗中“已复天上去”比喻的是什么? A. 马群飞向天空 B. 马群消失不见 C. 马群回到原地 D. 马群被捕 答案:B

  3. 诗中“惟予迫大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名声的追求 B. 对大义的坚持 C. 对自由的渴望 D.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B

  4. 诗中“脱身入浩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逃避现实 B. 追求自由 C. 追求名声 D. 追求大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出猎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文同《走马引》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反抗,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查询

题钟秀阁 题前馀姚州判官叶敬常海堤遗卷 题九灵山房图 题钟秀阁(为东湖古鼎铭长老作) 题九灵山房图(戴叔能读书处,时避地明州) 苏州府学生凌霄汉 吴人姜谧 贫家行 瑶花 雾淞 汉宫春 风雨不寐有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修身慎行 馬字旁的字 孔家店 卝字旁的字 不辞 口字旁的字 勒逼 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踵趾相接 廾字旁的字 标颖 携手并肩 万古留芳 寝苫枕块 草茅之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