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29
《蘋花》
作者:董嗣杲〔宋代〕
花明五出绣汀州,自在沉沉自在浮。
古有楚童谣可信,今无越女采为羞。
江清得实谁能剖,风起虚根不复留。
晚向水乡回野棹,一规西日落湖州。
这首诗描绘了五瓣花朵在汀州的明亮水面上盛开,花朵自在地浮沉着。古时楚地有童谣传说可信,但今天却没有越地的女子前来采摘,反而感到羞愧。清澈的江水中所结的果实,谁能割裂它呢?随着风起,虚无的根基再也无法停留。傍晚时分,我向水乡驶去,独自一支桨划向西边的湖州,夕阳渐渐落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白,号止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蘋花》创作于宋代,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文人雅士盛行,诗人常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蘋花》通过对花朵与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头两句“花明五出绣汀州,自在沉沉自在浮”,生动地描绘了水面上绽放的五瓣花,仿佛绣在了水面上,表达了花的美丽与自由。接下来的“古有楚童谣可信,今无越女采为羞”,则引入了古代童谣与美丽女子的对比,诗人似乎在感叹时光流逝,传统与现代的断裂。
“江清得实谁能剖,风起虚根不复留”进一步深化了诗意,江水清澈,象征着真实和纯粹,而“谁能剖”则暗示了对真实的珍视与无奈。风的出现象征着无法挽留的变迁,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最后的“晚向水乡回野棹,一规西日落湖州”,将诗的意境推向更高的层次,夕阳西下,水乡的归途充满了诗意与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蘋花》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董嗣杲
D. 白居易
诗中“古有楚童谣可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怀旧
B. 喜悦
C. 愤怒
D. 无奈
“晚向水乡回野棹”中的“水乡”指的是什么?
A. 山区
B. 水域丰富的地方
C. 沙漠
D. 城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