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5:47
谁筑湖堤种柳条,行春路截九松腰。
直看西日当三竺,平接南山第五桥。
曲院岸通沙涧浅,桃溪寺接玉泉遥。
游人从此言旋便,不受回舟著相招。
是谁在湖边筑起堤坝种植柳树?春天的道路从九松的腰部经过。正看着西边的夕阳落在三竺山上,平坦地与南山的第五座桥连接。曲折的院边通向沙涧的水浅,桃溪的寺庙与遥远的玉泉相接。游人从这里往返游玩,却不受回舟的邀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春天游览的场景,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游览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小新堤》创作于春天,正值游览的好时节,诗人可能在游玩时产生灵感,描绘出自然美景与游人互动的情景。
《小新堤》是一首描绘春日游玩的诗。诗中,作者通过对湖堤、柳条、松腰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气氛。诗的开头便引人入胜,提出“谁筑湖堤种柳条”,让人不禁好奇这幅画卷的背后故事。接着,诗人以“行春路截九松腰”描绘了春日游览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们活动的交融。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直看西日当三竺,平接南山第五桥”展现了夕阳西下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而曲折的院子和寺庙的描写,更是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仿佛带领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悠闲的意境。
最后一句“游人从此言旋便,不受回舟著相招”则体现了游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们游玩的乐趣,令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春日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松腰”指的是:
A. 九棵松树之间的地方
B. 一种松树的品种
C. 一条小河的名字
诗人描绘的“西日”指的是:
A. 早晨的阳光
B. 黄昏的夕阳
C. 正午的阳光
诗中描绘的“桃溪寺”象征了:
A. 人与自然的隔离
B.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C. 城市的喧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董嗣杲的《小新堤》与王维的《山中杂诗》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并通过景色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两者在描写手法和主题思想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但董嗣杲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