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8:37
原文展示:
代嘲 张耒 〔宋代〕
过作抛人去,非真我独知。 如何立不定,却有独来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故意离开人群,但这并非真的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为何我总是无法坚定地站立,却有时独自一人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在官场或生活中的某种孤独感和不稳定性。
创作背景: 张耒在北宋时期活跃于文坛和政坛,此诗可能是在他经历某种人生转折或感受到社会压力时所作,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孤独和对稳定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直接的表达,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稳定生活的渴望。首句“过作抛人去”表明作者故意离开人群,但紧接着的“非真我独知”则暗示这种离开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后两句“如何立不定,却有独来时”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在生活中的不稳定性,以及在某些时刻的孤独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比和转折,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生活中的孤独感和对稳定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比和转折,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张耒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B
诗中的“过作抛人去”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作者故意离开人群 B. 作者被迫离开人群 C. 作者无意中离开人群 D. 作者被人群抛弃 答案:A
诗中的“非真我独知”暗示了什么? A. 作者的离开是秘密的 B. 作者的离开是公开的 C. 作者的离开是自愿的 D. 作者的离开是被迫的 答案:B
诗中的“如何立不定”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受? A. 坚定 B. 稳定 C. 不稳定性 D. 孤独 答案:C
诗中的“却有独来时”强化了什么情感? A. 坚定 B. 稳定 C. 不稳定性 D. 孤独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