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9:35
作者:郭应祥 〔宋代〕
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
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轻舟摇扬,心掀舞。
倦客今年续命,欠彩缕。归期渐近,划地萦心绪。
何日斑衣,更看迎门儿女。百怀且付,尊前蒲黍。
在稽古堂前,正好看到四方的端午节又来到江上,听见急促的鼍声和鼓声。
划船的歌声刚刚发出,朦胧的烟雨笼罩着一整条河流。轻快的小舟摇曳,心中仿佛也跟着舞动。
在这个倦怠的旅程中延续生命,却缺少了美丽的彩缕。归期渐近,心绪如划船般萦绕心头。
什么时候才能穿上斑衣,再次看见迎接门口的儿女们呢?百般思绪只好寄托在酒前的蒲黍上。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纪念屈原。诗中提及的“四番”可能指四个地方的庆祝活动,表现出节日热闹的气氛。
作者介绍:郭应祥,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端午节期间,诗人受到节日气氛的激发,抒发对节日和亲人的思念。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热爱和对家人思念的情感。开头描绘了稽古堂前的热闹场景,生动地展现出节日的氛围。随着“棹歌”的响起,诗人让读者感受到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而“倦客今年续命,欠彩缕”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虽然身处欢乐的节日中,心中却有着难以言喻的孤独感。最后,诗人用“百怀且付,尊前蒲黍”来寄托自己的思绪,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欢庆与孤独、节日与思念,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的“稽古堂”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文化和传统
C. 个人情感
诗人对归期的思考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乡
C. 忧愁
诗中提到的“彩缕”指的是什么?
A. 酒
B. 丝线
C. 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