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闲(此后并悼亡)》

时间: 2025-07-30 19:38:29

诗句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

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

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9:38:29

原文展示

夜闲(此后并悼亡)
元稹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
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
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白话文翻译

夜晚静谧,内心极度伤感,以至于没有梦境,灵魂似乎在消散,常常惊醒。风帘轻轻拂动,秋月照耀在床上,光辉明亮。无奈之下,我在台阶上怅然坐着,轻声吟唱,围绕着树木徘徊。孤独的琴藏在幽深的匣子里,偶尔传来断弦的声音。

注释

  • 感极:感到极度悲伤。
  • 魂销:指灵魂似乎被消磨、散去。
  • 风帘:帘幕被风轻轻吹动。
  • 怅望:怅惘地望着。
  • 沉吟:低声吟唱。
  • 幽匣:隐秘的琴匣。
  • 断弦声:琴弦断了时发出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稹的诗风清新自然,作品多关注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夜闲》是元稹悼亡之作,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尽的思念。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作者在失去爱人后的心境。

诗歌鉴赏

《夜闲》是一首充满了孤独与哀伤的诗,展现了作者在失去爱人后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直接揭示了作者因极度的悲痛而无法入眠的心境,暗示了情感的深度与灵魂的空虚。接下来的“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一种清冷的气氛,月光照耀在床上,似乎将孤独的情感加以放大。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中,作者的怅惘与沉思交织,表现了他在失去后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茫然。而诗的尾声“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失落,琴声的断裂不仅是对音乐的失去,更是对爱情的怀念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取上极为细腻,风帘、秋月、孤琴等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孤寂的夜晚,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逝者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感极都无梦:因悲痛而无梦,暗示情绪的沉重。
  • 魂销转易惊:灵魂似乎被消磨,时常惊醒,体现内心的焦虑。
  • 风帘半钩落:轻柔的风动着帘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
  • 秋月满床明:月光洒满床,象征孤独与清冷。
  • 怅望临阶坐:无奈地坐在台阶上,表达思念之情。
  • 沉吟绕树行:轻声吟唱,徘徊于树间,表现思绪的纷扰。
  • 孤琴在幽匣:象征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 时迸断弦声:琴声的断裂,暗示对过去的追忆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琴在幽匣”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压抑。
  • 对仗:如“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以夜晚的孤寂为背景,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奈的思念,情感真挚且深沉。

意象分析

  • 风帘:象征着夜晚的静谧与孤独。
  • 秋月:代表清冷的情感与思念的氛围。
  • 孤琴:体现内心的孤独与对逝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感极都无梦”是什么意思? A. 感到快乐
    B. 感到极度悲伤
    C. 感到无聊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孤琴”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忧伤与孤独
    C. 富贵
    答案:B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哀伤
    C. 中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长恨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元稹的《夜闲》和白居易的《长恨歌》,两者都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但《长恨歌》更侧重于爱情的悲剧与永恒,而《夜闲》则着重于孤独与内心的空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选》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

相关查询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五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四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五十五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五十四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五十二 望江南 李次公将往福州,余以望江南拙词一册为贻,次公并索赠言,因即填此调一阕媵之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六十四 望江南 其七 望江南 其六 望江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养疗 乛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戴月披星 渥洼 南地 天真烂缦 酉字旁的字 七字 包含更的成语 击钵催诗 馬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比目连枝 独家 风张风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