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8:37
酬乐天寄生衣
作者: 元稹
秋茅处处流痎疟,
夜鸟声声哭瘴云。
羸骨不胜纤细物,
欲将文服却还君。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茅草地上,瘟疫肆虐,四处流行着疾病;夜间,鸟儿在悲鸣,仿佛在为瘴气弥漫而哀哭。诗人因身体虚弱,无法承受这些纤细的物件,正想将文采和衣物赠予友人,却又迟疑不决。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提及瘟疫与孤鸟,传达出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受。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和白居易并称为“元白”。他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尤其以诗歌和散文著称,风格清新,贴近民生。
这首诗作于元稹在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社会动荡和人情冷暖的感受,尤其是在瘟疫流行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命运的紧密联系。开头两句描写了瘟疫流行的环境,秋茅和夜鸟的意象相辅相成,表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悲伤与无助。诗人以“羸骨”自谦,既表达了自己的身体虚弱,也映射出社会的动荡不安。
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尽管自己的身体不胜负荷,但仍希望将文采与衣物回赠于友,这一情感的流露让整首诗透出一丝温暖和人情味。在悲凉的背景中,友情的力量显得格外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与人情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在自然灾害和人类苦难中,友情的温暖和人情的关怀,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诗中“羸骨”指的是:
A. 诗人的身体虚弱
B. 瘟疫的传播
C. 友人的关心
D. 秋天的气候
诗中的“夜鸟”象征着:
A. 生机与希望
B. 孤独与悲伤
C. 友谊与温暖
D. 自然的美好
诗歌的主题是:
A. 生命的脆弱与友情的珍贵
B. 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C. 诗人的个人成就
D. 社会的繁荣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