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6:31
满江红 其二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尺八琼箫,算不与莺花堕劫,尽分付才人笔底,春魂飘瞥。
词客有灵应识我,书生薄命真同妾。
把鬓丝禅榻旧心情,和君说。
谢娘院,鸳尘歇。
秋娘渡,鸥波咽。
剩青溪隔雨,红桥支月。
忏泪无功聊忏梦,伤春已误还伤别。
记秦淮水榭上镫时,筝船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往日情感的追忆与哀伤。诗人在竹笛与琵琶的声韵中,感慨春天的美好却又与之失之交臂。虽然词人有灵感,但自己的命运却如同薄命的女子一般,悲苦而无奈。回忆起曾经的情感,似乎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消逝。诗中描绘的场景如秋天的渡口、青溪的雨、红桥的月光等,都充满了惆怅与孤独。最后,诗人试图通过忏悔来平复内心的痛苦,但却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挽回过去的失去。
尺八琼箫:尺八是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琼箫则指音色高雅的箫,二者都寓意音乐的高雅与清新。
莺花堕劫:指春天的美好事物被破坏或流失。
才人笔底:指才华横溢的人,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
薄命真同妾:形容命运薄弱,像妾一样低贱。
鬓丝禅榻:指鬓发如丝,回忆旧日情感的沉重。
鸳尘歇:指鸳鸯的情感已断。
青溪隔雨:形容青溪的雨景,增添了诗的孤寂感。
红桥支月:描绘月光照耀在红桥上,意象唯美。
忏泪无功聊忏梦:表达对过去的悔恨与无奈。
秦淮水榭:指秦淮河的水榭,象征着诗人的往日情景。
作者介绍:易顺鼎,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而意蕴深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事,情感真挚,富有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交织,诗人通过音乐与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情感的流逝。
这首《满江红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往日情感的追忆与惆怅。开篇以“尺八琼箫”引入,音乐的清雅与春天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失落。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如“青溪”、“红桥”,不仅营造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情感的寄托,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时,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富有节奏感。同时,诗中的音乐意象与自然景象交织,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哀伤的氛围。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凄婉而又深情的,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对仗、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音乐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逝去青春与爱情的怀念,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情感真实而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尺八琼箫”主要象征什么?
A. 音乐的优雅
B. 春天的美好
C. 诗人的孤独
D. 以上皆是
“秋娘渡,鸥波咽”中“鸥波”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忧愁
D. 激昂
诗人对往日情感的态度是?
A. 满足
B. 追忆与惋惜
C. 忘却
D. 愤怒
答案:1.D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易顺鼎的《满江红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虽然两者都是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细腻与柔婉,而易顺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孤独与哀愁的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