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0:46
摸鱼儿·从军
作者: 曾廉 〔清代〕
倚苍岩侧身天地,茫茫知在何处。
飞书草檄邹枚尽,谁使阿瞒头愈。
从军去。
凭好手长裙裂坏还为裤。
鏖糟尽吐。
尽摩垒狂呼,纵横决荡,豪气溢眉宇。
军书在,谁是巾车主簿。
携儿空说如虎。
桃人茅马纷纷出,到处灵旗社鼓。
君看取。
灯火夜神祠巫觋工歌舞。
关河又阻。
只寂寞长年,轻舟莫去,江上问黄祖。
在苍岩旁边,身体倚靠着天地,四周茫茫,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飞书和草檄都已经发尽,谁使得阿瞒(曹操)头上的伤愈合得如此快?
我决定从军。
即使好手的长裙已经裂坏,还是要换成裤子。
经过激战,已经把酒都喝光了。
尽情呼喊,纵横驰骋,豪气满怀。
军书已经在手,谁是那位负责车队的主簿?
带着孩子空谈什么如虎。
桃人和茅马纷纷出发,到处都是灵旗和社鼓。
你看吧。
灯火璀璨的夜晚,神祠巫觋正在歌舞。
关山河流又阻隔。
只感到孤寂漫长的岁月,轻舟不能再去,江边问黄祖(黄公望)。
曾廉,清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军旅生活和个人情感,风格豪放,常用典故,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此词创作于清代,历史背景是清朝时期的战争与动荡,诗人通过“从军”的主题,抒发了对战争的思考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摸鱼儿·从军》通过对军旅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复杂情感。诗中不仅有对战斗的豪情,更渗透着孤独与寂寞的感受。开篇以“倚苍岩侧身天地”引入,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方向和归属。接着通过“飞书草檄邹枚尽”,表达了军事行动的紧迫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体现了对战局的关注。
“从军去”是全诗的转折点,标志着诗人决心投身于战争,尽管明知艰辛,依然选择迎接挑战。此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军旅的悲壮与热烈相结合,展现出军人的豪情与决绝,如“尽摩垒狂呼,纵横决荡,豪气溢眉宇”,此处通过豪气四溢的描写,展现出士兵们在战斗中的英勇气概。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对战争带来的孤独与困惑的反思,“只寂寞长年,轻舟莫去,江上问黄祖”,在喧嚣的表象下,隐藏的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归属感的渴望,给人一种深深的感伤。
倚苍岩侧身天地,茫茫知在何处。
描绘诗人倚靠在苍岩旁,感受到天地的广阔与自身的渺小,表现出迷茫的心境。
飞书草檄邹枚尽,谁使阿瞒头愈。
通过军事急信的发出,反映了战争的紧迫感,提到历史人物曹操,暗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反思。
从军去。
诗人下定决心投身军旅,展现出勇气。
凭好手长裙裂坏还为裤。
即使面临艰难,诗人也要适应环境,体现出坚韧不拔的性格。
尽摩垒狂呼,纵横决荡,豪气溢眉宇。
激昂的战斗场面,表现出士兵们的豪情与斗志。
军书在,谁是巾车主簿。
诗人思考在战场上谁会负责物资的管理,体现出对军队管理的关注。
携儿空说如虎。
诗人带着孩子,空谈战争的勇猛,反映出个人与家庭的矛盾。
桃人茅马纷纷出,到处灵旗社鼓。
战斗场面繁忙,士兵们纷纷出征,展现战斗的盛况。
灯火夜神祠巫觋工歌舞。
描绘神秘的祭祀活动,反映出对未知的敬畏与人类情感的延续。
关河又阻。只寂寞长年,轻舟莫去,江上问黄祖。
最后通过对江河阻隔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反思。
整首诗歌通过对从军的描绘,反映了战争的壮烈与个人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阿瞒”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
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哪种情感?
a) 渴望
b) 迷茫与孤独
c) 兴奋
d) 愤怒
“灯火夜神祠”中,哪些活动在进行?
a) 祭祀和舞蹈
b) 军事训练
c) 休息
d)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