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3:34
万派江声腕底鸣,新诗读罢有馀情。风骚独倡千秋业,几席亲联四海英。上接敦槃袁蒋赵,远搜文献宋元明。名山不藉松云护,依傍名山便得名。
江水的声音在耳边不断回荡,读完新诗后心中产生了许多感慨。风骚雅士独自倡导着千秋的事业,几桌酒席上亲友聚集着四海的英才。我追溯著名的文人,如袁枚、蒋士铨、赵翼等,远远寻访宋、元、明的文献。名山不需要松树和云雾的庇护,只要依靠名山旁边便能获得声名。
作者介绍:张洵佳,清代诗人,生于1730年,卒于1798年,因其诗风清新俊逸,常被后人所称颂。他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并与当时许多文人有交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骚客聚会、吟唱盛行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文人雅集的向往以及对古今文人的敬仰。
这首诗展现了张洵佳对文人雅集的深切向往和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开篇用“万派江声”描绘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悠远的意境,同时引入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表现出诗人对新诗的热情。接下来,诗人提到“风骚独倡千秋业”,突显了他对风流雅士的崇敬,表达了文学事业的崇高。诗中提及“几席亲联四海英”,表现了文人之间的友情和四海之内的交流,显示了文人圈子的开放与包容。
最后,诗人通过对古代文人的追溯,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并以“名山不藉松云护,依傍名山便得名”来传达一种哲理:真正的才华和名声并不依赖外物的装饰,而是源自内在的品质和能力。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文人雅集和传统文化的敬仰,强调内在素质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万派江声”指的是什么?
诗人提到的“风骚”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